查古籍
味苦平寒。
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食神仙。一名黄食石。生山谷。
《吴普》曰:雄黄,神农苦,山阴有丹雄黄,生山之阳,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
《名医》曰:生武都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案《西山经》云:高山其下多雄黄。郭璞云:晋太兴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数千斤雄黄。《抱朴子·仙药》云: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味苦平寒。
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食神仙。一名黄食石。生山谷。
《吴普》曰:雄黄,神农苦,山阴有丹雄黄,生山之阳,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
《名医》曰:生武都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案《西山经》云:高山其下多雄黄。郭璞云:晋太兴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数千斤雄黄。《抱朴子·仙药》云: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