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征要》 (三)破血逐瘀

    作者: 李中梓

    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肝、大肠二经。香附为使。

    泡,去皮尖,炒。勿用双仁者。

    破诸经之血瘀,润大肠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痒堪除,热入血室,而谵言可止。

    苦重于甘,气薄味浓,沉而下降,为阴中之阳,苦以推陈,甘以生新,故血疾恒需之。

    桃仁破血,血瘀者当用,若用之不当,大伤阴气。

    味苦,性平,无毒。入肝经。醋炒。

    下血积有神,化坚癖为水。

    昔有患癖死者,遗言开腹取视得病块,坚如石,纹理五色,人谓异物,窃作刀柄,后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故治癖多用焉。

    洁古谓三棱泻真气,虚者勿用。东垣五积诸方,皆有人参赞助,如专用克削,脾胃

    愈虚

    ,不能营运,积安得去乎。

    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能除新旧之瘀血,兼宣表里之风邪。

    苏木理血,与红花同功,少用和血,多用即破血也。故能治跌扑损伤、壅塞作痛。其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一名血竭。味甘咸,性平,有小毒。入心、肝二经。

    凡用另研,若同他药捣,则化为飞尘。产于外国,难得真者,磨之透甲,烧灰不变色者佳。

    走南方,兼达东方,遂作阴经之主。和新血,且推陈血,真为止痛之君。

    乳香、没药兼主气血,此则专于血分者也。善收疮口,然性急,不可多使,却能引脓。

    味咸,苦,性平。入肝经。畏锻石。盐炒枯黄。

    恶血积聚,闭结坚牢,炒末调吞多效。赤白丹肿,痈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

    咸走血,苦胜血,故为攻血要药。

    味咸,性寒,有毒。畏皂荚、菖蒲、屋游。即地鳖虫。

    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浆立至。

    仲景有大黄虫丸,以有攻坚下血之功也。虚人斟酌用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