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征要》 (一)气血兼理

    作者: 李中梓

    味辛、苦,性寒,无毒。入肺、心、心胞、肝、胃五经。

    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凉心通肺,宽胸舒胁。配明矾,豁痰涎,开神明之蒙。伍射干,治喉痹,散阴阳之结。

    能开肺金之郁,故名郁金。丹溪又谓∶“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

    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由产地不同,尚可区分其功效。广产者色黄,善行气而有功

    肺部

    。川产者色紫,能入营而长于活血。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肝二经。破血下气,散肿消痈。

    辛散苦泄,故专功于破血,下气其旁及者耳。此药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无壅滞。别有一种片子姜黄,止臂痛有效。

    血虚者,不宜服之。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肝二经。酒炒。

    活血利气,止腹痛心疼。调经利产,主血晕崩淋。

    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通身诸痛,疗疝舒筋,乃破血利气之良药也。

    玄胡索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则不

    可服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肝二经。酒炒。

    破气行血,消积止痛。妇人结聚,丈夫奔豚。

    气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病邪凭之,此能利气达窍,则邪无所容矣。

    蓬莪术诚为磨积之药。但虚人得之,积不去而真已竭,重可虞也,或与健脾补元之

    药同

    用,乃无损耳。

    味辛,性温,无毒。色红者良。

    行瘀滞之血如神,止金疮之血至验,理肝伤吐血,胜似郁金,理刀伤出血,过于花蕊。

    降香色鲜红者,行血下气有功,若紫黑色者,不堪用也。兼可辟邪逐秽,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

    味甘,性温,无毒,入肝经。恶人参。酒飞去沙,晒。

    止血气之痛,无异手拈。行冷滞之瘀,真同仙授。

    五灵脂,乃寒号禽之粪也。气味俱浓,独入厥阴。主血,生用行血,炒熟止血,痛证若因血滞者,下咽如神。

    性极膻恶,脾胃虚薄者,不能胜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