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发齿,不老。(《本经》以白胶入上品,鹿茸入中品,今定俱入上品。)
(鹿游处山林,孕六月而生,性喜食龟,能别良草,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凡含血之物,肉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年二十骨髓方坚,唯麋鹿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故能补骨血,益精髓。又,头者,诸阳之会,上钟于茸,故能助阳。凡用必须鹿茸,今麋鹿并用,不可不别。)
鹿性纯阳,息通督脉,茸乃骨精之余,从阴透顶,气味甘温,有火土相生之义。主治漏下恶血着,土气虚寒,则恶血下漏。鹿茸禀火气而温土,从阴出阳,下者举之,而恶血不漏矣。
寒热惊痫者,心为阳中之太阳,阳虚则寒热。心为君主而藏神,神虚则惊痫。鹿茸阳刚渐长,心神充足,而寒热惊痫自除矣。益气强志者,益肾脏之气,强肾藏之志也。生齿不老者,齿为骨之余,从其类而补之,则肾精日益,故不老。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发齿,不老。(《本经》以白胶入上品,鹿茸入中品,今定俱入上品。)
(鹿游处山林,孕六月而生,性喜食龟,能别良草,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凡含血之物,肉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年二十骨髓方坚,唯麋鹿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故能补骨血,益精髓。又,头者,诸阳之会,上钟于茸,故能助阳。凡用必须鹿茸,今麋鹿并用,不可不别。)
鹿性纯阳,息通督脉,茸乃骨精之余,从阴透顶,气味甘温,有火土相生之义。主治漏下恶血着,土气虚寒,则恶血下漏。鹿茸禀火气而温土,从阴出阳,下者举之,而恶血不漏矣。
寒热惊痫者,心为阳中之太阳,阳虚则寒热。心为君主而藏神,神虚则惊痫。鹿茸阳刚渐长,心神充足,而寒热惊痫自除矣。益气强志者,益肾脏之气,强肾藏之志也。生齿不老者,齿为骨之余,从其类而补之,则肾精日益,故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