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还少丹

    出处

    还少丹,宋·《洪氏集验方》。本方又名“真人还少丹”。

    组成

    熟地黄五钱(15克)、山药一两半(45克)、牛膝一两半(45克)、枸杞子五钱(15克)、山萸肉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杜仲一两(30克)、远志一两(30克)、五味子一两(30克)、石菖蒲一两(30克)、楮实一两(30克)、小茴香一两(30克)、巴戟天一两(30克)、肉苁蓉一两(30克)。

    用法

    炼蜜,枣肉为丸。每服6~9克,每日2次。

    功效

    补肾养心,益阴壮阳。

    主治

    精血虚损,心肾不足,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目暗及未老先衰,遗精阳痿,舌淡,脉沉迟。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男性不育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血管性痴呆:本方加味,联合西药(口服阿米三嗪、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2个月。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男性不育症:加味还少丹治疗男性不育症49例,疗程50—200日。疗效评价以治疗后受孕,或精液检查正常、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精液检查未恢复正常,但症状体征改善为好转。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9.8%。(《湖北中医杂志》1993年第3期)

    3.更年期综合征:本方随证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6例,疗程为2~3个月。患者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等情志症状消除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临床治愈88例,好转29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92.9%。(《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年第1期)

    方解

    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不足,赢瘦体衰。方用地黄、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等补益肾精,合以茯苓、山药、远志、菖蒲、大枣补益心脾。临床应用以腰酸膝软、耳鸣目暗、健忘为辨证要点。偏阴虚,加生地、元参、天麦冬;偏血虚,加当归、白芍、首乌;脾胃不健,加人参、白术、谷芽、麦芽。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还少丹亦可用于糖尿病性腹泻、虚劳、睾酮部分缺乏症等。实验研究证实,还少丹可防治脑细胞损伤,促进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对脑缺血引起的记忆障碍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方歌

    还少丹中熟地杞,苁蓉茴戟杜仲萸,牛膝楮实参苓药,大枣菖蒲味志随。

    摘录宋·《洪氏集验方》
更多中药材
  • 《痘疹金镜录》卷上:保生锭子处方胆星1两,白附子1两,辰砂(水飞)1两,麝香2钱,天麻5钱,防风5钱,全蝎5钱,羌活5钱,蛇含石(煅7次,水飞)4两。制法上为末,大米糊作锭子,金箔为衣。功能主治急惊风,痰涎壅盛或抽搦。用法用量每用半锭,薄荷......
  • 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黄耆2钱,当归2钱,麦冬2钱,陈皮5分,荆芥1钱。功能主治大补脾胃之气,佐以补血。主痘疮7-8日,脾胃气弱,肝血不生,疮平浆薄,饮食少减。用法用量如痒,加白芷3分,蝉蜕2分;如痘色白而薄,倍加参、耆,1剂而白者不白,......
  • 处方白蒺藜5分,黄柏5分,元参5分,青葙子5分,黄芩5分,赤芍5分,防风5分,知母5分,犀角5分,木贼1钱,蝉蜕1钱,石决明1钱,草决明1钱,归尾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清热养血。主二目昏花,视物不清,......
  •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保真丸处方补骨脂1两(酒炒,研细末),人参1两3钱,茯苓1两,土炒白术1两5钱,炙甘草3钱(上4味以河水6碗,煎浓汁,去滓,和骨脂晒干听用),杜仲1斤(用盐水炒断丝,为细末),川芎8钱,当归1两5钱,酒妙白芍1两,熟地......
  • 处方潞党参2两,车前子1两5钱,怀牛膝(酒浸)2两,天门冬2两,石菖蒲1两,炒远志1两,当归(酒洗)2两,五味子1两,山萸肉2两,怀山药2两,覆盆子1两5钱,杜仲(姜汁炒)2两,巴戟肉2两,赤石脂(另研)1两,地骨皮1两5钱,广木香2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