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枸杞始出常山平泽及丘陵阪岸,今处处有之,以陕西甘州者为胜。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软嫩可食,七月开小紫花,随结实,园红如樱桃,凌冬不落。李时珍曰∶枸杞二树名,此木棘如枸刺,茎若杞条,故兼而名之。《本经》气味主治概根苗花实而言,补未分别,后人以实为枸杞子,根名地骨皮,主治稍不同矣。)
枸杞根苗苦寒,花实紫赤,至严冬霜雪之中,其实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阴之气,兼少阴君火之化者也。主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谓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内生,而为热中、消渴之病。枸杞得少阴水阴之气,故可治也。主治周痹风湿者,兼得少阴君火之化也。岐伯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枸杞能助君火之神,出于血脉之中,故去周痹而除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亦得少阴水火之气,而精神充足,阴阳交会也。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枸杞始出常山平泽及丘陵阪岸,今处处有之,以陕西甘州者为胜。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软嫩可食,七月开小紫花,随结实,园红如樱桃,凌冬不落。李时珍曰∶枸杞二树名,此木棘如枸刺,茎若杞条,故兼而名之。《本经》气味主治概根苗花实而言,补未分别,后人以实为枸杞子,根名地骨皮,主治稍不同矣。)
枸杞根苗苦寒,花实紫赤,至严冬霜雪之中,其实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阴之气,兼少阴君火之化者也。主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谓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内生,而为热中、消渴之病。枸杞得少阴水阴之气,故可治也。主治周痹风湿者,兼得少阴君火之化也。岐伯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枸杞能助君火之神,出于血脉之中,故去周痹而除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亦得少阴水火之气,而精神充足,阴阳交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