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凤仙根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拼音注音Fènɡ Xiān Gēn出处

    《纲目》

    来源

    凤仙花科植物凤仙

    性味

    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软坚,消肿。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扑肿痛,咽喉骨哽。

    ①《纲目》:"治鸡、鱼骨哽,误吞钢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崩带,风湿瘫痪,筋骨疼痛。"

    ③《岭南采药录》:"去红肿之毒。浸酒甚佳。"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跌扑伤,红肿紫瘀,溃烂:凤仙根、茎捣敷。(《本草正义》)

    ②治跌打损伤: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三至五钱。水酒冲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骨鲠喉:金凤花根,嚼烂噙下,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鸡骨尤效。(《世医得效方》)

    ④治水肿:凤仙鲜根每次四至五个,炖猪肉吃,三、四次效。(《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凤仙根拼音注音Fènɡ Xiān Gēn别名

    金凤花根

    英文名Root of Garden Balsam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化学成分

    根含矢车菊素甙(Cyanidinmono一glycoside)。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利湿消肿。主跌扑肿痛;风湿骨痛;白带;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凤仙根,通经活血之药也。李氏方,治杖扑肿痛,血脉瘀凝。此寒滑走散之品,其性快便捷烈,又不宜多服久服,恐损脾胃,泄元气也。

    2.《纲目》:治鸡、鱼骨哽,误吞铜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3.《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崩带,风湿瘫痪,筋骨疼痛。

    4.《岭南采药录》:去红肿之毒。浸酒甚佳。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来源猫科动物金钱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归经归肝、肾经。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用法用量3~6钱,入丸......
  • 拼音注音Bèi Zǐ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生境分布产于海南岛、西沙......
  • 《中药大辞典》:贝母兰拼音注音Bèi Mǔ Lán别名止血果(《文山中草药》),石巴蕉、对叶果、果上叶(《云南中草药选》),小绿芨(《全展选编·外科》)。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兰科植物伞房贝母兰的假鳞茎或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杂木......
  • 拼音注音Bèi Chǐ来源药材习分紫贝齿与白贝齿两类,入药以紫贝齿为多。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Erosaria (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山猫宝贝Cypraca (Lyncina) lynx (L......
  •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别名耳叶金毛裸蕨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四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