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寿世传真》 春三月

    作者: 徐文弼

    《摄生消息论》曰∶春阳初升,万物发萌,人有宿疾,春气攻动,又兼去冬以来,拥炉熏衣,积至春月,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是务调理。

    调理法

    勿多食酸味,减酸以养脾气。(春,肝木正旺,酸味属木,脾属土,恐酸味助木克土,令脾受病)

    宜常食新韭,大益人。过春后勿食,多昏神。

    饮屠苏酒于元旦,免一年疾患。酒方∶大黄(一钱) 川椒(一钱五分) 桂心(一钱八分)

    乌头(炮,六分) 白术(一钱八分) 茱萸(一钱一分) 桔梗(一钱五分) 防风(一两)。

    元旦寅时,酒煎饮之。宜先幼后长。

    乍寒乍暖,不可顿去绵衣,渐渐减之。稍寒莫强忍,即仍加服。

    春夜卧时,间或用热水,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能泄风邪香港脚。

    三月三日,上巳节,宜临水宴饮,修禊事以祓除不祥。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