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膈消

    论曰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夫心肺二脏,皆居膈上,心火既炽,移以烁金,二脏俱热,熏蒸膈间,而血气消烁也。心主血,肺主气,俱受邪热,宜不息而消,故久则引饮为消渴之疾。

    治膈消胸中烦满,津液燥少,短气多渴,麦门冬饮方

    麦门冬(去心二两) 栝蒌根 短母(焙) 甘草(炙) 五味子 生干地黄(焙) 人参葛根 茯神

    上九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竹叶数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治膈消多渴,栝蒌汤方

    栝蒌根(五两) 麦门冬(去心焙) 茅根 芦根(各一两半) 小麦(半升) 石膏(研九两)

    上六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治膈消烦渴,津液燥少,竹叶汤方竹叶(一握) 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去黑皮)栝蒌实(

    上九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治膈消胸中烦渴,黄 饮方

    黄 茯神(去木) 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各三两) 生干地黄(切焙四两)

    上六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治膈消,鸡内金丸方

    鸡内金(洗曝干) 栝蒌根(炒各五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下,稍加至三十丸、日三。

    治膈消,栝蒌散方

    栝蒌根(三两) 墨(一两) 铅丹(半两)

    上三味,捣研为细散和匀,每服一钱匕,新汲水调下,日三,不计时。

    治膈消,除热,地黄煎方

    生地黄汁 生栝蒌汁(各二升半) 牛脂(三升) 蜜(半升) 黄连(去须一斤为细末)

    上五味,合煎取五升,不津器收贮,每服一大匙,热汤化,通口服,日三。

    治膈消胸中烦渴,知母汤方

    知母(焙) 泽泻 白茯苓(去黑皮) 黄芩(去黑心) 生姜(切各二两) 小麦(八合洗净) 大枣(十五

    上九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