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二十个)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一周时也。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热而少腹满,又小便利,必兼三者,乃为血证谛。不可余药,谓此症须缓下其血,用丸使之徐下。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二十个)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一周时也。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热而少腹满,又小便利,必兼三者,乃为血证谛。不可余药,谓此症须缓下其血,用丸使之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