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日三服。
脉浮宜以汗解,此治脉浮之总诀。用火灸之,误治。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火反入内。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火气在上,则阴气独治于下,故重而痹。火逆下之,又误治。因烧针烦躁者,更误治,下之虚其阴,烧针又益其阳,则胸中益烦躁不宁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钲其阴气,散其火邪,上下同治,前方惊狂,治重在心,故用蜀漆。此无惊狂象,故蜀漆不用。其症药大段相同。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日三服。
脉浮宜以汗解,此治脉浮之总诀。用火灸之,误治。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火反入内。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火气在上,则阴气独治于下,故重而痹。火逆下之,又误治。因烧针烦躁者,更误治,下之虚其阴,烧针又益其阳,则胸中益烦躁不宁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钲其阴气,散其火邪,上下同治,前方惊狂,治重在心,故用蜀漆。此无惊狂象,故蜀漆不用。其症药大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