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伤寒浮缓之脉,而见手足自温,浮为太阳,缓为阳明、太阴,脾胃同主四肢。中焦阳旺,四肢自温,其为阳明、太阴,无以辨也,且以系在太阴。太阴湿土,表病湿郁,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气下泄,又不能发黄。何以别之?必验之大便,阳明则大便自硬,太阴则大便自利矣。至续自便利,则系在太阴确矣。然手足温而小便利,则脾家未衰,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当自止。以此之自利,乃脾家之实,腐秽当去之故,非益甚之自利也。
此与阳明至七八日,大便硬章彼此互文,提下发黄诸章之纲。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伤寒浮缓之脉,而见手足自温,浮为太阳,缓为阳明、太阴,脾胃同主四肢。中焦阳旺,四肢自温,其为阳明、太阴,无以辨也,且以系在太阴。太阴湿土,表病湿郁,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气下泄,又不能发黄。何以别之?必验之大便,阳明则大便自硬,太阴则大便自利矣。至续自便利,则系在太阴确矣。然手足温而小便利,则脾家未衰,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当自止。以此之自利,乃脾家之实,腐秽当去之故,非益甚之自利也。
此与阳明至七八日,大便硬章彼此互文,提下发黄诸章之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