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表寒郁其里湿,而生内热,湿热瘀蒸,身上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以土湿木郁,疏泄不行,则小便不利,木郁克土,脾气胀塞,则腹里微急,脾被肝刑,土色外见,则皮肤熏黄,缘木主五色,入土化黄故也。茵陈蒿汤,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泻热而荡瘀也。
〖茵陈蒿汤〗八十 (方【80】)
【80】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表寒郁其里湿,而生内热,湿热瘀蒸,身上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以土湿木郁,疏泄不行,则小便不利,木郁克土,脾气胀塞,则腹里微急,脾被肝刑,土色外见,则皮肤熏黄,缘木主五色,入土化黄故也。茵陈蒿汤,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泻热而荡瘀也。
〖茵陈蒿汤〗八十 (方【80】)
【80】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