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少阳之气,化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病则气逆而火炎,升燎咽喉而上燔头目,少阳之兼证不一,而口苦、咽干、目眩,则为主证,以相火之上郁故也。病情递变而三者不变,病状善移而三者不移,缘相火不得下秘,离本根而上浮,故口苦咽干,头目旋转而不宁也。是则少阳之他证,皆在于或然之中,而少阳之三者,则处于必然之例。提纲揭三证以概少阳,少阳虽幻化无常,然或有殊状,而必无遁情矣。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少阳之气,化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病则气逆而火炎,升燎咽喉而上燔头目,少阳之兼证不一,而口苦、咽干、目眩,则为主证,以相火之上郁故也。病情递变而三者不变,病状善移而三者不移,缘相火不得下秘,离本根而上浮,故口苦咽干,头目旋转而不宁也。是则少阳之他证,皆在于或然之中,而少阳之三者,则处于必然之例。提纲揭三证以概少阳,少阳虽幻化无常,然或有殊状,而必无遁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