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肚拉

    拼音注音Dù Lā别名

    都拉参、都拉(《四川中药志》),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春季发苗前,或秋后苗茎干枯后挖采根部,去掉茎苗,抖净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的半阴处、林中、路边或林边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产四川。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肉质。茎高30~70厘米,略呈四棱形,四边有沟槽,被柔毛,下部稀疏或近于无毛,上部密而间有腺毛。叶对生,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呈羽状深裂,不甚规则,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大锯齿,齿微凸成腺体,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均被柔毛,基生叶具柄,渐上则近于无柄。花小,白色,成疏散的二歧聚伞花序(有时呈三歧聚伞花序);小花苞片4片,绿色,有腺毛,先端紫红色,副萼为囊状,有8棱,淡绿色,具8个小尖裂齿;萼小,淡绿色,5小尖齿裂;花冠白色或微带紫红,漏斗状,5裂片,内外均被毛;雄蕊4,下部贴生花冠管上;雌蕊1,柱头头状。瘦果有短喙,藏于囊状副萼内。花期8月。

    性状

    干燥的根呈条状或纺锤形,多为单枝,少分叉略似草乌,长3~7厘米,直径0.9~1.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粗而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小型突起的疔疤。芦头平截,有残茎痕迹。尾部渐细小,底端钝圆或微尖,有时多已折断。质坚实,有纤维。味麻,有毒,切勿口尝。以根条粗壮、均匀、肉质肥厚者为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性味

    甘辛,温,有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有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微甜麻。"

    功能主治

    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

    ①《四川中药志》:"温肾益气,解烟毒。治虚劳久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气,壮阳,养心;外用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敷。

    复方

    ①治气虚带下:土败酱三钱研末,塞入鸡蛋,兑红糖蒸吃。

    ②治阳痿:土败酱香油炸后研末,开水送服。

    ③治风湿性心脏病:土败酱三钱,柏子仁三钱。研末,猪肝二两,共蒸吃。

    ④治刀伤出血:土败酱、百部等分,研末,外敷伤处。(选方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āo Tóu Xiàn别名野苋菜、光苋菜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种子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用法用......
  • 《中药大辞典》:凹朴皮拼音注音āo Pǔ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树皮。生境分布野生于山谷林内或阴坡水沟边;或栽培作观赏。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鹅掌楸,又名:马褂树、双飘树。落叶乔木,高达1......
  • 拼音注音āo Wǎ Wéi别名藏瓦韦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棕鳞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
  • 拼音注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别名毛麝香、山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
  • 《中药大辞典》:埃蕾拼音注音āi Lěi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百金花的带花全草。开花时采集,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区的湖盆,湿润和盐渍化的沙地。分布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