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世医得效方》 泄泻

    作者: 危亦林

    安神丸、小惊丸、白术散

    治泻下青色。(方并见前。)

    白术散、蟾酥丸、使君饼

    治所泻烂如泥,肚紧。(方并见前。)

    消积丸

    治泻下极臭秽,腹痛。(方见前。)服后,次用益黄散、(方见后。)平胃散、缩砂香附汤,补脾即安。(方并见大方科诸气、脾胃类。)

    五苓散、(方见大方科伤暑类。)通心饮(方见前。)治溏利,大便热。每服二钱,并用灯心

    治脏腑极冷,泻出如破水,匀气散。欲变候,用白术散、观音散,冬瓜子仁汤下。或脾气虚汤下

    理中汤

    治冷泻不止。每服一钱,枣汤或盐汤调。(方见大方科霍乱类。)

    豆蔻散

    治腹痛洞泻,肠胃虚冷。

    肉豆蔻(一枚,剜一小孔,内滴乳香一块,面裹煨熟)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和安散

    木香当归川芎北前胡柴胡青皮北梗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煎,空心服。

    枇杷叶散、来复丹

    (方见大方科伤暑及痼冷类。)

    养脏汤,香连丸

    (方并见大方科泄泻类。)

    震灵丹

    治面黧黑,齿消脱,骨力弱,小腹痛,泄多白脓。

    上用三丸为末,入钟乳粉半钱,以炒破故纸一钱半,生肉豆蔻一钱,大枣二枚,煎取清汁,

    香葛汤

    每服生姜二片,豆豉五粒,水一盏煎。(方见大方科伤寒类。)

    地榆散

    治赤痢。因大肠停积热毒得之,或点滴鲜红。

    地榆诃子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盐米汤调,空腹服。

    又方

    地榆(一钱)甘草(二钱)芍药(一钱)当归(二钱)上锉散。每服一钱,水一盏煎,温服。

    小黄连阿胶丸

    治肠胃有热,大便秘涩,疼痛啼叫,下痢赤黄,烦躁多渴,腹痛小便不利毒为之。丸如粟米大。(方见大方科咳嗽类。)

    四生散

    罂粟壳(去萼蒂赤烦,半生半炙)黑豆(一合生一合炒)甘草(半生半炙)生姜(半生半炙)上锉散。每服二钱,熟煎温服。如呕食不入,加人参少许。

    大柴胡汤

    治下痢,舌黄口燥,胸满作渴,身热腹胀,谵语。此必有燥屎,服此下之,后与(方见大方科伤寒类。)

    木香散

    治白痢。因肠胃虚弱,受于寒气,所下不止,腹痛不食,立效!木香(炮,一分)浓朴(姜汁炒,半两)白术(一分)龙骨当归(洗净,炒。

    各半两)干姜(炮)诃子肉(各一分)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煎,温服,量大小加减。

    朴附丸

    治冷滑下痢不禁。

    浓朴附子干姜陈皮(各一两)上为末,糊丸粟米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三服。

    香连丸

    治赤白痢,皆气血不和,为寒热所伤,冷热相乘,乍赤乍白,或赤白相杂,里急后丸如粟米大。(方见大方科泄泻类。)

    养脏汤

    治同下。(方见大方科泄泻类。)

    小驻车丸

    治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或下痢鲜红,或赤多白少,腹痛后重,肠便数减食,困倦。一切泻痢,并宜服之。(方见大方科下痢类。)

    罂粟饮

    治赤白痢。

    木香(五钱)黄连(去须)粟壳(去蒂萼赤烦,一两)僵蚕(炒去丝,五钱)甘草(一两)上用生姜二两切,同炒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赤痢生地黄七寸,白痢乌梅一钱,并煎汤

    石莲散

    治禁口利。因服涩住药太过,伤损胃气,闻食口闭,四肢逆冷。若谷道不闭,黄汁不治。

    莲肉(去心炒)上为末。每服一钱,空腹,米饮调服。

    真料参白术散

    治禁口痢。和胃进食。或单用山药细炒,半生半熟为末,米饮调服。立效!科脾胃类。)

    等住丸

    治溏泻,并一切泻痢,立效。

    当归硫黄牡蛎(各一分,)木香(半两)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二七丸,糯米饮入姜汁一二滴送下。

    小驻车丸

    治休息痢。因肠胃虚弱,红白相杂两三点滴,乍发乍止。(方见大方科下痢类。)

    炒鸡子

    治休息痢,及疳泻日久不能安者。

    上用鸡子一枚,打破,用黄蜡一块如指大,铫内熔,以鸡子拌和,炒熟空心食之。

    感应丸

    治酿肚痢,肚大,吃食不成肌肤,其下如浓粥汁,青白黑为冷,黄赤为热,皆积聚所致。

    (方见大方科秘涩类。)

    灵砂丸

    (即蜡匮丸)治积痢。

    牛乳汤

    治气痢,下如鱼眼。(二方并见大方科下痢类。)

    白术散

    又名清宁散。温脾养胃,正气,理泄泻。冒热烦渴,不问阴阳虚实,并宜服之。或乳食不进,羸困少力,因而失治,变成风痫。(方见前。)为散,紫苏梗煎。正脾,生姜、枣子。

    虚实热,服凉药后不能食,先用此生胃中津液,后服生犀散退热。(方见前。)早凉夜热,不可下,只用煎三升许,顿服。稍愈后,再服三升。候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即安,白水煎亦可。如渴饮水多者,多服无时。盗汗,虚汗,亦用此药。止泻治痰,退热清神。渴,倍加白术。渴甚者,任意多饮。

    阿胶散

    阿胶一两半麸炒,鼠粘子一分炒香,马兜铃半两,甘草一分,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为散。每服二钱,用水煎服。

    使君子丸

    正脾助胃。

    浓朴(去粗皮,姜汁炒)陈皮甘草诃子(去核)使君子(去壳,别研)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七丸,疳泻、积泻,米饮下。热泻,加青黛,米饮。

    冷泻,姜。中暑泻,香薷。时行泻,桑叶。赤痢,蓝姑草。白利,乌梅。惊泻,蓝姑草。以上并用米饮下。(蓝姑草,竹叶菜是也。)

    六神汤

    理脾胃虚,止吐泻,进饮食,养气。

    嫩黄白扁豆(炒)人参白术白茯苓粉草(各等分。或加藿香叶亦可。)上为末。每服二钱,苏、盐汤。正气,生姜、枣子汤调下。

    益黄散

    治脾胃虚弱,吐泻,及治脾疳,腹大身瘦。此药补脾调气,治冷腹痛,久冷泄,效。陈皮青皮诃子肉甘草(各一两)丁香(五钱)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空腹服。

    醒脾散

    人参白术豆蔻甘草干姜藿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姜汤下。如醒脾胃,冬瓜子仁米饮下。

    匀气散

    桔梗甘草干姜缩砂益智子茴香藿香叶(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水泻,紫苏,木瓜煎汤下。调脾胃,生姜、枣子煎汤调服。

    观音散

    治脾胃不和。(方见前。)

    四顺清凉饮

    治挟热作痛,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俱热,加青皮,枳壳去穣切片入。(方积热类。)

    七气汤

    治挟冷作痛,面色或白或青,四肢冷甚。

    青皮陈皮桔梗蓬莪术(煨)辣桂藿香益智仁(各一两)香附子(一两半)甘草(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候。

    苏合香丸与七气汤兼服,治证同上。(方见大方科中气类。)

    枳壳桔梗汤

    治邪正交争,冷热不调,作为腹痛,呕吐。

    枳壳(去穣,麸炒)桔梗(去芦)青皮(去穣)陈皮(去白。各五钱)木香(三钱)当归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温服。

    金铃散

    治疝气作痛时,先曲腰啼哭,眼中无泪,脚冷唇干,额上多汗。或外肾钓上,阴囊金铃子(一两煨,去核)缩砂(七钱半,去壳)荜澄茄木香(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大者二钱,盐汤或好酒调服。

    红丸子

    治同上。但小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七粒,金铃子煎汤下。(方见大方科疟类。)

    小槟榔丸

    治疝气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芫花(醋浸,炒)木香槟榔三棱(炒。各半两)茯苓青皮(去白)全蝎肉桂附子上为末,将砂浸洗去土,顿在汤瓶上,候成膏子,和糖醋,打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

    又方,金铃子丸

    治疝气,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木香槟榔三棱蓬术(炮)青皮(去白)陈皮川楝肉芫花(醋浸,炒。各半两)辣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三丸,空心午前各一服,姜汤下。

    五苓散

    治阴核气结,肿大钓痛,多因啼怒不止,伤动阴气,结聚不散得之。或胎妇啼泣过令儿生下小肠气闭,加以风冷血水相聚,水气上乘于肺,故先喘而后疝痛,外肾木硬,痛楚不可忍。惟利二便则安,以木通、葱白、茴香、食盐煎汤调下。得小便利为效。(大方科伤暑类。)

    当归散

    治疝气大腑秘,小腹阴囊牵引,撮聚痛甚。

    辣桂牵牛(炒取仁,各半两)当归北大黄桃仁(浸去皮,焙。各二钱半)全蝎(一钱上锉散。每一钱,入蜜煎,温服,以利大便。利后以青皮、陈皮、茯苓、木香、缩砂、甘草

    钩藤膏

    治盘肠内钓,腹中极痛,干啼。

    明乳香没药(同上别研)木香姜黄(各四钱半)木鳖子(十二个,去皮研烂)上以木鳖子搜和四味末为丸,樱桃大。煎钩藤汤化下,一岁可服半丸。次魏香散。

    魏香散

    用蓬莪术半两,真阿魏一钱,先以温水化开阿魏,浸莪术一日夜,焙干,为末。每字或半钱,煎苏叶,米饮空心调下。

    蒲黄散

    治吐血、咯血。

    生蒲黄油发灰(等分)上研细。每服一钱,温生地黄汁调下,米饮亦可。

    生地黄汁方

    治吐血、衄血。生地黄汁取一合,发灰半钱调,分作两服,食后少顷灌下。

    鼻衄方

    生萝卜汁,仰头滴下鼻,仍饮其汁。

    五苓散、藿香散

    治伏暑感湿肿满,用生姜皮、木瓜、车前草、山茵陈煎。(方见大方科伤

    分气饮

    治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北梗赤茯苓陈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壳半夏曲真苏子(炒)紫苏甘草(各上锉散。每服一钱半,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枚煎服。若脐心凸起,掌心平,缺盆平,大喘气粗,不食,乃肾水盈溢上行,傍浸于肺,亦不治。

    五皮散、神助散

    相兼服。(方见大方科肿满类。)

    奇方

    治热毒游肿,破草鞋、人乱发烧灰,醋调,敷热毒处。

    三黄散

    贴肿毒。

    上用大黄、黄柏、黄连各等分,为末。猪胆汁调,涂头心及脚心。又方,硝石、白面等分

    单方

    治香港脚肿痛及虫肿。

    上商陆不以多少,切碎酒煮熟,候酒温,连商陆饮吃。腹肚虫肿,同米煮粥吃。大人亦可服

    白术散、安神丸、小惊丸

    牡蛎、麻黄根煎汤下。(方并见前。)

    又方

    治心腋汗,大人小儿皆有之,大人乃心血溢盛,面常发赤者是也。小儿因惊得之。有常有盗汗不止,气弱体羸,久医不可,乃心血溢盛为汗,非虚也。宜用药收敛心血。

    川当归人参(各半两)上锉散,用猪心一个,可切三片,药亦分三服,每服水一碗,猪心一片煎服。

    黄建中汤

    治盗汗,入米糖煎服,效!

    牡蛎散

    治血虚自汗,或病后暴虚,津液不固自汗,夜卧愈甚,久不止则枯瘦,短气烦倦。

    见大方科自汗类。)

    奇方

    治脚汗,白矾、干葛为散,煎水洗,效!

    又方

    治睡中汗出,酸枣仁、人参、茯苓为细末,米饮下半钱。

    天柱丸

    治风气颈垂软,头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后。

    蛇含石(大一块,七次,用醋淬七次)川郁金末(少许)上碾细,又入钵内研极细,和前药末,入少麝香和匀,用雪白大米饭丸,龙眼大。每服一丸用凉肝丸。(方见前。)

    五加皮散

    治颈软。

    上用五加皮为末,酒调,涂敷颈骨上。

    健骨散

    治久患疳疾,体虚不食,及诸病后天柱骨倒,医者不识,谓之五软。白僵蚕为末,儿半钱,薄荷酒调下。后用生筋散贴。

    生筋散

    治如前。

    木鳖子(六个,去壳)蓖麻子(六十个,去壳)上研细,先抱起颅,摩颈上令热,津唾调贴之,效!又方,用附子生用去皮脐,天南星切,

    菖蒲丸

    治受胎,其母卒有惊怖,邪气乘心,舌本不通,四五岁长,犹不能言。

    人参石菖蒲麦门冬(去心)远志(取肉,姜汁渍)川芎当归(各二钱)滴乳香朱砂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米饮下。

    明矾散

    治肾经有热,上冲于耳,遂使津液壅滞,为稠脓,为清汁,耳内痛。亦有沐浴水入湿气停滞为脓,但不疼。二证久不瘥。变成聋耳。

    明矾()龙骨(研。各三钱)黄丹(,二钱)石脂(一钱)麝(少许)上为末,先以绵杖取去水,次以鹅毛管吹药入耳。本方加海螵蛸末亦好。

    月蚀耳疮方

    胡粉和东方壁土,为末敷。

    又方

    蛤蟆烧灰存性,捣为末,和猪膏敷。

    敷药

    治重舌,仍心脾俱有热也。心候于舌,所主者血,脾之脉络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血气俱盛,附舌根而重生一物,形如舌而短小是也。有着颊里及上者曰重,有着齿断曰重断,皆当刺去其血也。用真蒲黄敷之,或发灰敷之,或马牙硝敷之,或竹沥浸黄柏点焰硝亦好。(余并见大方科。)

    紫雪

    治木舌。舌乃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脏腑壅滞,心脾积热,热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是为木舌。若不急疗,必至害人。每用一字研细,竹沥调下。(方见《和剂局方》。)

    又方

    黄蜀葵花研细,黄丹半之,同研,点七次。

    又方

    川朴硝二分,紫雪一分,白盐半分同研。每半钱,竹沥、井水调敷。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