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古传心痛有九,循其名而责其实,纤毫难溷(混)。一曰虫,凡痛脉多伏,今反洪数者,虫也。厥名曰蛔,长寸许,首尾通红,踞于心窝子,吮血吸精,伤心之患,莫惨于是。以雄黄、槟榔、白矾为丸,杀之而痛自除。
二曰疰,疰者,自上注下也,令人沉沉默默,心中隐隐作病,甚有疰至灭门户而莫名其病者。脉则乍短乍长,乍涩乍细,非寻常药饵所能疗,惟苏合丸(麝香、沉香、丁香、檀香、香附、荜茇、白术、诃子、朱砂、青木香、乌犀角各二两,熏陆香、龙脑各一两,安息香二两,另为末,用无灰酒熬膏,上为末,用安息香膏加炼蜜为丸,每两十九,蜡包裹,温水化服)、阿魏膏(楂肉、胆星、法夏、麦芽、神曲、黄连、连翘、阿魏、蒌仁、贝母、风化硝、枯碱、萝卜子、胡黄连,上为末,姜汤浸,蒸饼为丸。
相其本体之强弱寒热,体强而热,阿魏丸;体弱而寒,苏合丸),庶可以治。三曰风,风得火而益炽,火得风而愈威。风而入于心,则痛之猝者也。其脉浮紧而数,以白菊、白矾为君,侯氏黑风散(白菊五钱,白矾钱半,防风、白术、桔梗八分,人参、茯苓、秦归、川芎、干姜、细辛、牡蛎三分,共为末,温酒调),可采也。
四曰悸,有触而惊曰惊,无触而惊曰悸,悸而至于痛,则悸之甚者也。其脉虚而滑,加乳香、没药为使,李氏养心汤(黄 、茯苓、秦归、川芎、法夏、甘草、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人参、肉桂、乳香、没药、姜枣引),盍用之。五曰食,食入于胃,停滞未化,攻冲作痛,其脉短而涩,平胃散(苍术、浓朴、陈皮、炙草),洵为对症之方。六曰饮,饮入于胃,攻注无常,激射作痛,其脉濡而迟,五苓散(猪苓、茯苓、焦术、泽泻、肉桂)实为导水之剂。七曰冷,寒气犯于绛宫,脉则或迟或结,吴萸、川椒、砂仁、木香,止痛,书,何难共证(经验方∶木香、砂仁、肉桂,等分为末,每服五分)。八曰热,火气郁于胸膈,脉则或数或促,生地、栀子、黄连、苦楝,除痛药,确有明文(经验方∶黑栀仁一两,干姜一钱五分,炙草一钱五分)。九曰去来痛,经脉周流,有碍则痛,过其所碍而旋止,巡至所碍而复发。气充血足,何碍之有,不必诊脉,补之可也(经验方∶黄 、焦术、肉桂、秦归、法夏、陈皮、茯苓、炙草、姜枣引。)顾同是心气痛也,以虫之伤人最酷者,居首;以疰之伤人最隐者,居二;以风之伤人最速者,居三;以悸之介在可以伤,可以无伤者,居四;以饮、食之不轻伤人者,居五六;以寒、热之恒有者,居七八;以去来痛之人皆知而能治者,居九。想古人位置之宜,亦大费踌躇矣。然名则列之有九,而义实本之于经。曰虫痛者,经言蛔 心腹痛也;曰疰痛者,如飞尸、遁尸之类也;曰风痛者,经言肝心痛也;曰悸痛者,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也;曰食痛、饮痛者,足太阴之脉,其支上膈注心中也;曰冷痛者,寒气客于背俞,注于心也;曰热痛者,寒气客于经脉,与热相薄也;曰去来痛者,经言气不宣通也。要皆非真心痛也,若真心痛,手足冷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朝亡,彼医家所传之方,大半言止冷痛;本草所注之性,间有止热痛之语。夫冷热之痛,病之最浅而最易辨者,诸书尚且聚讼,何况痛之至隐而至僻者乎。领会《灵》、《素》微词,才是医家学问;变化本草训语,方知用药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