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敦煌民间灸法 产后馒头灸

    敦煌医学世界闻名,《灸经图》为后世研究针法、灸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敦煌民间也有一些特殊的灸法流传。笔者在酒泉工作期间,经常有来自敦煌的患者提起产后馒头灸。去年有幸和来自敦煌的几位中医同仁交流后,将在当地民间流传的灸法——产后馒头灸,整理介绍给读者。

    产后馒头灸是针对产后痹症的一种治疗办法。产后痹症主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由于风寒湿邪稽留,出现恶风恶寒,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关节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胀等症状。又因为产妇明显怕风,稍有微风即感“寒风入骨”,所以民间俗称为“产后风”。究其原因是妇女在生产时,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风寒入侵,客于经络、关节、肌肉,致使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作痛。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寒邪入骨”,筋骨与腠理闭合后,风湿寒邪不得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迁延难愈。民间素有“月子病,用针也挑不尽”,来形容该病之难治。流传于敦煌民间的馒头灸,针对产后体虚,风寒湿邪稽留等特点而设,颇受当地百姓欢迎。

    适应症:产后痹症,辨证属产后体虚,风寒湿邪稽留阻络者。一般产后发病即可施灸,时间不必过于拘泥。

    施灸方法

    1.材料准备:①上等艾绒若干制成空心艾团数个。艾团如窝头状为空心结构,依据施灸部位可大可小。因施灸时如同一个馒头放在患者身上,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馒头灸”。②艾灸器和艾灸圈的制作。艾灸器就是临床常用的艾灸盒,下面加一层纱网,防止灰烬落下烫伤皮肤。艾灸圈是取直径约20厘米的方形毡垫若干,依据艾团大小在其中心剪一个圆圈,每次需艾灸圈3~4个。

    2.施灸方法:选定施灸的腧穴范围,在其上垫一合适的艾灸器,将制好的空心艾团放置其上点燃,随着空心艾团下面的温度慢慢上升,患者有灼烫感觉时,操作者将艾灸器轻轻端起,下面添加一个毡垫,小心放回艾灸器,如此反复,也可上下左右移动来回施灸,使皮肤发红、发热、发烫,直到艾团燃尽,放置另外一个艾团即可。每个艾团燃尽约需30分钟,一般每个部位1~2个艾团,可依患病部位和病情轻重而加减。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

    3.施灸顺序:先让产妇取坐位,灸百会穴;接着俯卧位,取哑门、大椎、天宗、相关背腧穴、曲池、外关等穴位;然后仰卧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也可依据患病部位选取相应的阿是穴。一般顺序是从头到脚,从脊柱到四肢,灸完后产妇会感到全身温暖舒服,甚至一周之内都觉得背部及腹部热乎乎的。

    灸后调护:灸疗所需时间较长,通常在产妇家中进行,因此需做好保暖措施。可依据患者病情,配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的中药,用纱布包好,装进乌鸡腹内,炖40~50分钟,灸前一小时服下以助灸力,提高疗效。(毛忠南 刘丰萍 刘吉丽)

更多中药材
  • 这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困扰他的问题是顽固性的口腔溃疡很多年了,也应用了很多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反反覆覆,平时,口腔里面经常会多处溃疡同时发作,剧烈的疼痛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而且最主要。对他进食,也造成了很大的一个影响,其他的,没有什么......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她来找到我的时候,她直接跟我讲说杨老师,我患有的是这种临床的疑难杂症,疑难怪病。她说我的临床表现,就是你看现在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了,但是,我感觉全身特别的怕冷,尤其是腹部,腰背部怕冷的特别严重,像这个天,我都得......
  • 前一段时间接诊的一位溃疡性结肠炎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刚好是这种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之后就着急去厕所解大便,大便质地溏薄、质地粘腻,总感觉有一种排不净的感觉,排完之后,还想去厕所,我们中医概括......
  • 这位是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她来找到我的时候,拿着报告单,我看她是hpv 16这种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再有,她还同时伴有这种乙肝的小三阳,也就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感染。那么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有的时候就是感觉食欲不振,斜肋部隐隐作痛,但不......
  • 首页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