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space(图10-22)
图10-22 面侧区的间隙(右侧)
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的锥体形。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上缘;后界为椎前筋膜。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咽旁前间隙较小,咽升动、静脉行于其中,内侧有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感染可侵及该间隙。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此内容为腮腺床的结构。
咽旁间隙与翼颌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相通。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space(图10-22)
图10-22 面侧区的间隙(右侧)
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的锥体形。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上缘;后界为椎前筋膜。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咽旁前间隙较小,咽升动、静脉行于其中,内侧有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感染可侵及该间隙。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此内容为腮腺床的结构。
咽旁间隙与翼颌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