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人体解剖学》 1.

    是髂内动脉的分支,穿梨状肌下孔至臀部,再绕坐骨棘的外面,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行于外侧壁的阴部管内,在管内发出肛动脉及会阴动脉后,本干向前入会阴深隙,分为阴茎(或阴蒂)背动脉和阴茎(或阴蒂)深动脉二终支。

    (一)肛动脉在阴部管内起于阴部内动脉,有2-3支,横贯坐骨直肠窝至肛门周围,并与对侧同名动脉及直肠下动脉吻合,营养肛门周围诸肌和皮肤。

    (二)会阴动脉向前进入会阴浅隙,行于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之间,主要营养阴囊(或大阴唇)的后部。沿途分支供应浅隙的肌肉、筋膜和皮肤。

    女性肛门三角及尿生殖三角内的动脉和神经

    图9-24女性肛门三角及尿生殖三角内的动脉和神经

    (三)阴茎(或阴蒂)背动脉为阴部内动脉的终支,从会阴深隙穿尿生殖膈下筋膜进入浅隙内,再经阴茎脚和耻骨联合之间到阴茎背面,行于阴茎深筋膜内,主要分支营养阴茎(或阴蒂)海绵体,以及阴茎筋膜和皮肤。

    (四)阴茎(或阴蒂)深动脉由会阴深隙穿至浅隙,斜穿入阴茎(或阴蒂)海绵体中央,至其末端,与对侧同名动脉及阴茎(或阴蒂)背动脉吻合。

    阴部内动脉在会阴深隙内还发出小分支,营养尿道、尿道海绵体或前庭球等。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周扬俊
  • 作者:
    元简
  •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