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三十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阴跷行于骽里,病则外缓而内急。阳跷行于骽外,病则内缓而外急。冲行于身前,病则经气上冲,逆气而里急。督则行于身后,病则经脉失荣,脊强而身厥。任为诸阴之宗,阳根下潜,蛰藏于此,阳泄根拔,寒凝气结,男子则为七疝,女子则为瘕聚。带脉环腰如带,横束诸经,病则带脉不束,腹满,腰冷溶溶,若坐水中。阳维主一身之表,病则表伤而苦寒热。阴维主一身之里,病则里伤而苦心痛。盖阳维维于诸阳,阴维维于诸阴,若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表里渫越,丧其保障故也。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三十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阴跷行于骽里,病则外缓而内急。阳跷行于骽外,病则内缓而外急。冲行于身前,病则经气上冲,逆气而里急。督则行于身后,病则经脉失荣,脊强而身厥。任为诸阴之宗,阳根下潜,蛰藏于此,阳泄根拔,寒凝气结,男子则为七疝,女子则为瘕聚。带脉环腰如带,横束诸经,病则带脉不束,腹满,腰冷溶溶,若坐水中。阳维主一身之表,病则表伤而苦寒热。阴维主一身之里,病则里伤而苦心痛。盖阳维维于诸阳,阴维维于诸阴,若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表里渫越,丧其保障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