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四肢浮肿,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坏如水,故令面黄浮肿,不可遽投甘遂大戟等药,以导其水。夫产后必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多致夭枉。殊不知浮肿不一,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风寒暑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不得宣越,故虚肿轻浮,是邪客于气,气肿也。若皮肤如熟李状,则变为水。气肿者发汗即愈,水肿者利小便乃瘥也。
按∶产后浮肿,气分血分不可不辨(气分者先肿而后经断,血分先经断而后水肿)。然亦审其所因脉症以治之。如寒水侮土,宜养脾。肺气虚浮肿,宜益脾胃。水气浮肿,宜补中益气。
丹溪云∶产后浮肿,宜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