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证」 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行而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有瘀点,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气滞化瘀,通经止痛。
「治法」 理气化瘀,通经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桃仁 赤芍 乌药 玄胡 甘草 香附 红花 枳壳 川楝子 牛膝
本方为膈下逐瘀汤去丹皮,加川楝子、牛膝。
方中川楝子、枳壳、乌药、香附疏肝理气行滞;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川芎、玄胡、五灵脂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收行气化瘀,通经止痛之功。
若见口苦、苔黄、月经粘稠者,此为气郁化热之象,酌加丹皮、栀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主证」 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行而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有瘀点,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气滞化瘀,通经止痛。
「治法」 理气化瘀,通经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桃仁 赤芍 乌药 玄胡 甘草 香附 红花 枳壳 川楝子 牛膝
本方为膈下逐瘀汤去丹皮,加川楝子、牛膝。
方中川楝子、枳壳、乌药、香附疏肝理气行滞;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川芎、玄胡、五灵脂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收行气化瘀,通经止痛之功。
若见口苦、苔黄、月经粘稠者,此为气郁化热之象,酌加丹皮、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