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浅点状角膜炎

    浅点状角膜炎为角膜表层细胞死亡所致。

    本病可以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干眼症,暴露于紫外线(阳光、太阳灯或电焊弧),戴接触镜时间过长,眼药水过敏等原因引起。此外,某些内服药也有引起点状角膜炎的副作用。

    【症状和治疗】

    症状一般表现为眼痛、流泪、畏光、充血、视力可轻度模糊。如果是紫外线所致,在接触紫外线数小时后才出现症状,并持续1~2天。如为感染,耳前淋巴结可肿大和压痛。

    几乎所有浅点状角膜炎都可完全恢复。如病因为干眼症,给予眼膏或人工泪液(一种成分类似眼泪的眼药水)则可奏效。如病因为紫外线或接触镜,可给予抗生素和扩瞳眼药水。戴眼罩可以缓解症状。如浅点状角膜炎为药物反应,则应该停药。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