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潮热

    作者: 戴思恭

    (附虚烦)

    潮热有二。有实而潮热者。有虚而潮热者。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潮热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 然睡卧不着。此皆气盛。所谓实而潮热者也。轻宜参苏饮。重则小柴胡汤。

    若潮热而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 羸。虽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宜茯苓补心汤。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病后欠调理者。八珍散主之。

    有潮热似虚。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服补药不效者。此乃饮证随气而潮。故热随饮而亦潮。宜于伤饮中寻药。

    诸汗并霍乱吐泻后。应有渗泄。而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者。皆能虚烦。以阴血不足以济阳。阳气偏胜。故虚热而烦。宜参苏饮。去苏倍参。加麦门冬半钱。烦而渴者。独味人参汤。加以小便不利者。春泽阳。加以心经热而躁者。辰砂五苓散。烦而呕。不喜食者。橘皮汤。烦而睡。不宁者。温胆汤。大烦身热甚者。竹叶石膏汤。血虚生烦见前诸证者。茯苓补心汤。

    外有一得病时节。即恶寒身不疼。头不痛。但烦热者。亦名虚烦。内外俱不可攻之。必遂损竭。宜参苏饮。去苏倍参。或更加石膏半钱。不愈者。竹叶石膏汤。兼有上项证候者。于前药选用。其人虚甚。不宜专用凉剂者。茯苓补心汤。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