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鲫鱼膏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鲫鱼膏处方

    鲫鱼1头(中者)乱发(如鸡子大)2枚 雄黄45克(细研)硫黄30克(细研)猪脂250克

    制法

    上药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烟尽,次下发令消,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令匀,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治诸癣疮,或干或湿,痛痒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不计时候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疡医大全》卷七:鲫鱼膏处方

    大蛤蟆 活乌背鲫鱼各7个 蓖麻仁360克

    制法

    麻油1千克,同蛤蟆、鲫鱼、蓖麻仁文武火熬枯,滤去滓,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入真轻粉120克,铅粉360克,收藏。

    功能主治

    治无名肿毒,脓窠疮疖。

    用法用量

    临用取膏摊贴。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圣惠》卷六十五:鲫鱼膏处方

    鲫鱼1头,雄黄半两(细研),腻粉半两,猪脂半斤,乱发一鸡子大。

    制法

    上件药,先将猪脂熬令沸,即下鱼煎令焦,次下发令销,去滓,下雄黄、腻粉搅令匀,泻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一切疮癣,或干或湿,痛痒不可忍。

    用法用量

    待冷涂之,不过5-7度,无不愈者。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理瀹》:鲫鱼膏处方

    鲫鱼1个3钱,皮消5分,杏仁1两,木鳖仁1两,甘遂1两,甘草1两。

    制法

    加葱、密同捣。

    功能主治

    食积痞块,疳疾腿肿,湿气疮毒。

    用法用量

    临用掺麝香,贴。

    摘录《理瀹》《疡医大全》卷七:鲫鱼膏处方

    大鲫鱼1尾,巴豆4两,蓖麻仁6两,甘草5钱。

    制法

    用菜油、麻油各1斤,先将鲫鱼炸枯成渣,再入巴豆、蓖麻、甘草熬枯,滤净,熬滚离火,将铅粉徐徐投下,搅匀成膏。

    功能主治

    痈疽,疮疖。

    用法用量

    摊贴。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增补验方新编》卷十一:鲫鱼膏处方

    净巴豆肉6两,蓖麻子肉6两(去壳),香油1斤半,蛤蟆2个(每个含人发1团),活大鲫鱼5条。

    制法

    先将巴豆肉、蓖麻子入油内浸3日,再将蛤蟆浸1宿,临熬时入活鲫鱼,共熬枯去净渣,慢火熬油滴水成珠,离火,倾于净锅内,再加铅粉2斤半,乳香末5钱,不时搅动,冷定为度。

    功能主治

    诸疮肿毒,溃破流脓,并治脚生鸡眼。

    用法用量

    用时重汤炖化,薄纸摊贴。

    注意

    乳岩及一切色白阴疽忌用;永戒食蛤蟆。

    摘录《增补验方新编》卷十一年氏《集验良方》卷六:鲫鱼膏处方

    牛脚合2只,羊角2只,穿山甲1两,番木鳖1两,猪脚合30个,南星1两,赤芍1两,白及1两,商陆1两5钱,地丁1两5钱,白紫英花(即夜合花)1两5钱,巴豆肉5钱,大黄4两,蓖麻子2两,生地2两,当归2两,元参3两,鲫鱼1尾(约10两重)。

    制法

    麻油3斤,将药煎枯,滤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2两,入炒过黄丹1两收之。

    功能主治

    百样疮毒。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六《仙拈集》卷四:鲫鱼膏处方

    活鲫鱼1尾(重3-4两,去鳞、肠、骨),鲜山药寸半,发垢1两。

    制法

    共捣烂。

    功能主治

    对口,发背。

    用法用量

    初起者满敷即消,已成形者留头出毒,换1-2次即愈。

    摘录《仙拈集》卷四《圣惠》卷六十五:鲫鱼膏处方

    鲫鱼1头(中者),乱发(如鸡头大)2枚,雄黄1两半(细研),硫黄1两(细研),猪脂半斤。

    制法

    上件药,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烟尽,次下发令销,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令匀,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诸癣疮,或干或湿,痛痒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仙拈集》卷三:鲫鱼膏处方

    活鲫鱼1个,山药1段(如鱼长)。

    制法

    同捣如泥。

    功能主治

    乳痈初起。

    用法用量

    敷扎,上以纸盖之。2-3日内立消。

    摘录《仙拈集》卷三清·《清太医院配方》:鲫鱼膏出处

    鲫鱼膏,出自清·《清太医院配方》。本方又名“神效白鱼膏”。

    组成

    鲫鱼八两(250克)、火麻仁五钱(15克)、乳香五钱(15克)、没药五钱(15克)、巴豆五钱(15克)、轻粉五钱(15克)、土贝母一两(30克),柳、桃、榆、槐、桑枝各1尺(各33厘米)。

    用法

    用香油十二两(373克),将上药熬枯,去渣,入铅粉十二两(375克)收膏,用油纸摊成膏药。用时,略烘烊,贴患处。

    功效

    拔毒排脓,生肌敛疮。

    主治

    主治发背,对口,乳痈,流注,痔漏,附骨疽,日久顽疮、冻疮,裂口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疖肿、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巴结炎、痔疮;又有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癌痛等病症。

    癌痛:鲫鱼膏加减贴敷方治疗肝肺癌晚期疼痛168例,药物鲜鲫鱼二两,生山药100克,麝香0.5克,元胡30克,川楝子30克,细辛3克。制成糊状,根据病变部位及面积,均匀敷于白色棉布上。在贴敷前把需贴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然后贴敷于上,每帖5~7日。以贴敷后疼痛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12例疼痛消失,39例疼痛减轻可以忍受,17例疼痛无减轻。112例显效中,贴敷后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13个月,最短者1月20日。39例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6个月,短者2个月10日。(《光明中医》1997年第2期)

    方解

    主要用于治疗疮疡溃破,日久不敛。方用巴豆、轻粉拔毒,合以乳香;没药活血敛疮。临床应用以疮疡溃破、脓出不净、疮口不敛为辨证要点。

    方歌

    又称神效白鱼膏,鲫鱼火麻乳香没,巴豆轻粉土贝母,柳桃榆槐桑一尺。

    摘录清·《清太医院配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南香附1斤(第1次用童便浸,2次酒浸,3次盐水浸,4次醋浸。每次按春5、夏3、秋7、冬10日,取起晒干),官拣参1两5钱,川当归1两5钱,赤芍药1两5钱,白芍药1两5钱,香白芷1两5钱,川芎1两5钱,延胡索1两5钱,远志(去心)1两5钱......
  • 处方山大戟1分,丁香1分,大黄(炮)1分,不灰木(烧红放冷)1分,甘遂1分(以上先为细末),朱砂半两,水磨雄黄(并研细,水飞)半两,粉霜1钱,水银(用锡结砂子)1钱,巴豆(去皮心膜,不去油,研细)10个。制法上为末,用黄蜡4两,于银石器中溶......
  • 处方当归(炒)、芫花(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恶物不下。恶露纯水,脉紧涩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红花酒煎三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饮积胞门,恶血亦化为水,而恶露所下纯水,故小腹疼痛,牵连脐腹焉。当归酒炒以养其......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保命龙虎丸处方白胶香(别研) 虎骨(酥炙) 黑牵牛(生) 乳香(别研) 地龙(去土.炒) 古文钱(火烧醋淬七次) 木鳖子(去壳.另研) 当归(洗焙) 川乌(炮.去皮脐) 没药(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