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十

    作者: 张介宾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发为筋溜。以手按之坚,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无热则为肉疽。

    (见疾病类四。)

    心脉急甚为螈 。肝脉微涩为 挛筋痹。脾脉急甚为螈 。

    (脉色十九。)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针刺五十一。)

    少阳司天,客胜内为螈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 ;主胜则筋骨繇并。

    (运气三十。)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

    (藏象二十五。)

    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

    (经络三十。)

    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

    (疾病类二十九。)

    三阳为病,其传为索泽。

    (疾病六。)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疾病五。)

    皮 肉苛。

    (运气十四。)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脉色三十三。)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论治八。)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