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一、此书原为初学而设.并非全璧.采集诸家本草.参酌鄙见.共集药品五百八十余种.每种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止论其性味主治确切不移者.其他一概不录.
一、此书原取简便易读.故每药一种.其联句概从简略.尚有意义未尽者.于每味下另增小注.读者玩之.
一、此书有一物内附入数种者.于目录一概标出.以便查阅.
一、此书所载药品.不过五百八十余种.皆寻常凡用之药.其余不常用之药.以及有名未备之物.均未载入.学人欲窥全豹.自有他书具在.
一、此书于每类之前.附列李时珍纲目数语.以广学人见闻.即仍本草纲目之旧.
一、此书仿诸家之式.起首先列用药法程数则.一遵前人遗训.略为增损.使学人可先明用药之法.再读后篇.自能运用.
一、此书始丁亥至戊戌.凡十易寒暑.已蒙诸大雅赐序付刊.尚有拙着成方便读两卷.分类注疏.当续出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