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赤小豆散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赤小豆散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赤小豆散摘录《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2-7粒,丁香2-7粒,麝香1钱(细研),瓜蒂2-7枚,青布灰3钱。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阴黄。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别名

    内消赤豆散

    处方

    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热毒、风毒、气毒瘰疬。

    用法用量

    内消赤豆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圣惠》卷六十: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两(炒熟),黄耆1两(锉),白蔹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黄芩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槐子仁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圣惠》卷六十四: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3合,糯米3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3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

    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圣惠》卷六十五: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炒熟)半两,糯米(微炒)半两,吴茱萸半两(炒熟),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锉),干姜半两,蛇床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恶疮人不识,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以生油和如面脂,每用时,先煎槐枝汤洗疮令净,然后涂药,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3合(炒干,纳醋中,如此7遍),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炙令赤色,锉),瞿麦穗半两,白蔹半两,当归半两(切,焙),黄芩半两(去黑心),猪苓半两(去黑皮),防风半两(去叉),黄耆3分(锉),薏苡仁3分,升麻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干湿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以粥饮下,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圣惠》卷五十五: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两,丁香1分,黍米1分,瓜蒂半分,熏陆香1钱,青布5寸(烧灰),麝香1钱(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

    急黄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两(炒熟),白蔹1两,牡蛎1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蜂瘘。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索豆散”。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疡医大全》卷八: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斗(略焙)。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初起即消,已成立溃。主一切无名大毒。

    用法用量

    用黄蜜调敷,或葱汁、好醋、酒、菊花根叶捣汁、靛汁俱可调敷,中留一孔透气。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圣惠》卷九十: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半两,猪牙皂荚半两,消石半两,黄柏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鳖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风毒,生恶核。

    用法用量

    用鸡子清调涂,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千金》卷二: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3-7枚(烧)。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

    用法用量

    以冷水和,顿服之。

    摘录《千金》卷二《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赤小豆散摘录《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赤小豆散处方

    小豆2分,秫米2分,鸡矢白2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黄疸,面目黄。

    用法用量

    分3服,黄汗当出。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赤小豆散处方

    槐白皮半斤(切),苦酒2升,赤小豆。

    功能主治

    诸恶疮。

    用法用量

    方中赤小豆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普济方》卷一九二:赤小豆散处方

    赤小豆1升,桑根白皮3两(锉),白术3两,生姜3两(切),鲤鱼2斤(去鳞肠肚),陈橘皮3两(汤浸去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风水,腹脐俱肿,腰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水1斗,都煮令熟,出鱼,量力食之,兼食小豆,勿着盐,便以任性食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古方汇精》卷二:赤小豆散处方

    远志8钱,首乌皮1两,赤小豆1两5钱,红花8分,荆芥3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痈疽初起。

    用法用量

    每药末1两,加真麝香4分,葱酒汁调敷。

    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更多中药材
  • 《万病回春》:八珍酒处方全当归26g 炒白芍18g 生地黄15g 云茯苓20g 炙甘草20g 五加皮25g 肥红枣36g 胡桃肉36g 白术26g 川芎10g 人参15g 白酒1500ml炮制1.将所有的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2.装进用三层......
  • 处方朱砂5钱,雄黄5钱,没药5钱,乳香5钱,真番卤8分(煅令烟尽),人言1钱(煅过),枯矾2钱,巴豆30枚(去油)。制法上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荞麦大小,成锭,作线条亦可。功能主治发背,痈疽,恶疮,粉瘤,鼠漏,无名疔毒等疮,疮头孔多,脓血不......
  • 处方车前子半两,龙胆草半两,谷精草半两,仙灵脾半两,威灵仙半两,藁本半两,荆芥穗2钱半,秦皮2钱半,甘草(炙)2钱半。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热眼肿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服。摘录《直指》卷二十......
  • 处方硫黄1两,水银(二味同炒,作沙子)1两,曾青1两,丹砂1两,雄黄1两,白石英1两,紫石英1两,铅丹1两,玄精石1两,胡粉1两,消石2两(以上11味各细研,入瓷盒盛,盒上留一眼子,外用六一泥固济毕,候干,以文火养一复时后,闭盒眼子,用大火......
  • 处方天雄(去皮脐,如无,以大附子代之)1两,大川乌1两(去皮脐),白附子5钱,南星5钱,天麻5钱,川芎,半夏,木香,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功能主治偏正头风作痛,痛连于脑,常如牵引之状,发则目不可开,眩晕不能抬举。用法用量方中川芎、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