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心风先传肺经,外证损目。
煎方一
防风 细辛 南星 白茯苓 薄荷 大茴香 桔梗 山栀(各二两) 当归 首乌 羌活 牛膝 牙皂 蝉蜕 枳实 元参 川芎 附子(各一两)
加姜枣,水煎服十剂,如有痰,再加薄荷一两,均作十服。
丸方二
羌活 防风 黄连 柴胡 独活 全蝎(去头足用土炒) 白芷(各一两) 当归 谷精 地骨皮(各二两) 白茯苓 芍药 熟地 茯神 远志(各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 檀香(各六钱) 细辛(七钱)僵蚕(八钱) 麝香(三钱) 甘菊(二两) 诃子肉(八两) 风藤(二两)
上为末,蜜丸或黄米饭丸,如桐子大,飞朱砂为衣,每服三钱,用前煎药送下,日服三次.肝风先传脾经。外证发紫泡。
煎方三
防风(八两) 元参 当归 牛膝 柴胡 芍药 蝉蜕(各一两) 胡麻 草乌(各四两)白芷 官桂(各一两五钱)
有痰加干葛二两均作十服。
丸方四
防风 荆芥 葛根 丢子(各四两) 胡麻 当归 草乌 元参 麻黄 附子(各一两)白蒺藜 干姜 皂角 桔梗 牛膝 川芎 羌活 甘草(各二两) 全蝎(一两五钱) 苦参(五两)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青黛为衣。
脾风先传肾经,外证遍身顽癣,或时刺痛。
煎方五
防风 当归 风藤(各三两) 元参 川芎 甘草节 枳实 陈皮 白芷 桔梗 枳壳 乌药(各一两五钱) 木香(一两)
有痰加半夏一两五钱,均作十服
丸方六
元参 枳实 当归 陈皮 白芷 胡麻 干姜 浓朴 滑石(各二两) 防风(八两) 川芎 甘草 僵蚕 芍药 麻黄 草乌 蝉壳 羌活 全蝎 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用郁金黄柏末为衣。
肺风先传肝经,外证眉须鬓发焦脱。
煎方七
元参 川芎 知母 滑石 半夏 蒺藜 牙皂 黄芩 牛膝 胡麻 羌活 干姜 桔梗 木香 当归(各二两)
有痰加防风三两。上均作十帖。
丸方八
当归 牛膝 防风 蝉蜕 独活(各四两) 羌活 胡麻 石膏 首乌(各三两) 荆芥(六两) 僵蚕 全蝎 南星 白芷(各二两) 元参(五两)
上为末蜜丸,滑石半夏末为衣。
肾风先传心经,外证脚底穿烂。
煎方九
甘草 麻黄 防风 羌活 薄荷 茯苓 桔梗(各一两) 川芎 当归 浓朴 半夏 知母 黄柏(各二两) 独活 大黄 苦参(各四两) 滑石(五两)
有痰加石膏三两,均作十帖服。
丸方十
桔梗 川芎 白术 丢子(各四两) 当归 甘草 川朴 木香 干葛(各一两) 牛膝(八两) 人参 干姜 白芷 全蝎 麻黄(各二两) 天麻(一两五两) 白花蛇(五钱)
上为末蜜丸,用百草霜为衣。
胃风遍传五脏,外证浑身溃烂。
煎方十一
羌活 泽兰 藿香(各二两) 蒺藜 柴胡 防风 细辛 白芷 薄荷(各三两) 荆芥(四两) 独活 木瓜 牛膝 连翘 黄芩 生地 山楂(各二两五钱) 菖蒲 枳实 陈皮(各一两) 麻黄(一两五钱)
有痰加象贝母、石膏各一两,均作十剂服。
丸方十二
荆芥(二两) 蒺藜 天麻 白芨(各一两五钱) 独活 柴胡 羌活 木瓜(各三两) 风藤 皂荚 浓朴 前胡 象贝母 苍耳子 金银花(各一两五钱) 麝香(二两) 乳香 檀香(各三两)紫背浮萍(四两)
上为末,蜜丸,甘草大黄末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