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一本作无)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弥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一本作无)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弥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