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湖北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北地黄别名

    鄂地黄[湖北鹤峰]、岩白菜

    来源

    玄参科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以入药。

    生境分布

    江西、湖北、四川。

    功能主治

    补血,止血,强壮。

    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

    根内服对吐血,鼻衄,子宫出血等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湖北地黄拼音注音Hú Běi Dì Huánɡ别名

    鄂地黄、岩白菜

    英文名Henry Rehmannia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湖北地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地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

    原形态

    湖北地黄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多细胞长柔毛及腺毛。根略增粗。茎单一或多条。叶多基生,莲座状;叶柄长1-6cm;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3-18cm,羽状浅裂,裂片有尖齿;茎生叶很小,浅裂至齿状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少;苞片叶状,向上渐小;花梗长约5cm,筒长为1/2余,萼齿5,狭披针形,先端钝,全缘或有齿,后面1枚较长;花冠淡黄色,有红色斑点,花冠筒长4-5cm,背腹略扁,稍弓曲,外面被腺毛,内仅腹部两皱褶处及花丝着生处有毛,上唇长1cm,2裂,向外反卷,下唇长约1.5cm,3裂,两面疏被毛;雄蕊4,内蒙。蒴果阔,几乎包藏于宿存的萼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味

    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主发热品干;血热衄;尿血;崩漏;斑疹;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有补血、止血、强壮的功能。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内服用于吐血、鼻衄。子宫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牛胆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别名毛老虎(《生草药性备要》),猪耳风、大力黄(《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白叶菊(《广西中兽医药植》),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湖南药物志》),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
  • 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 Gēn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ula cappa (Buch.-Hma.)采收和储藏:立夏后采挖,洗净,鲜用或晒......
  • 《中药大辞典》:白牛膝拼音注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长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产于云南。性状干燥根细长圆柱形,长12......
  • 来源堇菜科白犁头草Viola alata Burgs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辛、酸,寒。功能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
  • 拼音注音Bái Dú Huó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亮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去其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