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查古籍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一、栓子来源
栓子来源有①深静脉血栓、盆腔及下肢内血栓脱落形成栓子,据文献报道,栓子来自下肢静脉占79.1%、盆腔占11.5%;②右心栓子占8.2%;③肿瘤性栓子,12%为肿瘤栓子栓塞,以肺、胰腺、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肿瘤最易发生肺栓塞;④其他有感染性栓子,如心内膜炎、静脉炎,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羊水、脂肪及气栓等。
二、病理改变
(一)部位双肺多于单侧肺,右肺多于左肺,下肺多于上肺。栓塞可以较大,完全阻塞肺动脉或骑跨于两个叶以上的肺动脉。
(二)栓塞后的变化 肺栓塞后肺血流中断,如果发生肺组织的坏死则为肺梗死。肺梗死少见,占肺栓塞的10~15%,因为①肺动脉系统、②支气管动脉系统、③气道三个氧的来源中有两个以上受到影响时才发生肺梗死。坏死液化由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肺栓塞后约有30%~40%可伴有胸膜渗出。
(三)呼吸生理的改变 肺泡死腔增大,通气受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塌陷,肺不张,咯血,致低氧血症。
(四)血液动力学改变 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加,致右心负荷增加。肺血液动力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栓塞的范围,肺血管床面积丧失50%以上才出现显著的肺动脉高压;②患者栓塞以前的情况,有心肺疾患者时肺栓塞的耐受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