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巩堤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巩堤丸处方

    熟地60克 菟丝子(酒煮)60克 白术(炒)60克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故纸(酒炒)附子(制)茯苓 家韭子(炒)各30克

    制法

    上药研为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补固摄。治命门火衰,膀胱不固,小便不禁,或溺后遗沥不尽。

    用法用量

    每服百余丸,空腹时用开水或温米酒送服,每日二至三次。

    气虚者,加人参30~60克。

    备注

    方中附子、熟地、菟丝子、补骨脂、韭子温补肾阳;白术、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智仁温脾暖肾,固摄缩尿;五味子酸温入肺肾,上则滋化源,下则固肾。诸药合用,共成温补固摄之功。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明·《景岳全书》:巩堤丸组成

    熟地黄(60克)、菟丝子酒煮(50克)、炒白术(60克)、北五味子(30克)、酒炒益智仁(30克)、酒炒补骨脂(30克)、制附子(30克)、茯苓(30克)、炒家韭子(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山药粉糊为丸。每服9g,每日2次,温酒或温开水送下。亦可用饮片加入适量淮山药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

    温阳益肾,固涩止遗。

    主治

    主治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或排尿不禁,腰酸,形寒,舌淡,脉虚软而迟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减退引起的夜尿增多、老人排尿失禁及小儿习惯性遗尿等病症。

    1.儿童遗尿症:以巩堤丸治疗儿童遗尿症60例,7日为1个疗程。结果:经1~3个疗程后,遗尿症状消失者45例,遗尿次数显著减少者10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痊愈45例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好转者停药2个月后再次治疗5例痊愈。(《四川中医》2006年第8期)

    2.老年性夜尿:巩堤丸加减治疗老年性夜尿患者86例。2周为1个疗程,用药2~4个疗程。结果:患者夜尿次数均有所减少,其他伴随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第1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引起的小便频数、遗尿、排尿不禁等证。临床应用以小便频数,遗尿,伴腰酸、形寒、舌淡、脉虚软而迟为辨证要点。本方温补之力较强,患者若有阴虚、血虚之像,表现为阴阳两虚或气血两虚或虚实夹杂时须去附子,以防其助火伤阴。

    凡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频数、肺中痰热以致肺气不宣而遗尿者,不宜应用本方。

    现代研究

    早期临床报道,本方亦可用于肾阳虚型尿失禁、肾虚尿频(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前列腺增生等。

    方歌

    巩堤丸中山附地,五味菟丝骨脂齐,益智茯苓韭菜子,益气补肾固脬宜。

    摘录明·《景岳全书》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当归(炒)、芫花(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恶物不下。恶露纯水,脉紧涩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红花酒煎三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饮积胞门,恶血亦化为水,而恶露所下纯水,故小腹疼痛,牵连脐腹焉。当归酒炒以养其......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保命龙虎丸处方白胶香(别研) 虎骨(酥炙) 黑牵牛(生) 乳香(别研) 地龙(去土.炒) 古文钱(火烧醋淬七次) 木鳖子(去壳.另研) 当归(洗焙) 川乌(炮.去皮脐) 没药(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
  •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
  • 处方陈皮5钱,半夏曲5钱,白茯苓5钱,枳实(麸炒)5钱,厚朴(姜汁炒)5钱,槟榔5钱,莱菔子(炒)2钱5分,木香2钱5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有积,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摘录《幼科发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