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杨继洲,着有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专着《针灸大成》

    杨继洲(1522-1620),字济时,祖籍三衢(今浙江衢州六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人。杨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由于“一再厄于有司”,才弃其业从医。他的祖父为明代太医,家中珍藏的医书和抄籍很多,继洲耳濡目染,于是有志学医,尤其致力于针灸学的研究。由于医术高超,曾被嘉靖选为侍医,其间功绩卓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在圣济殿太医院任职。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居住于北京玉河坊,直到万历年间仍在北京为医官。其生前行医遍及全国,有四十六年之久的临证医疗经验,着有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专着《针灸大成》,对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继洲家中蓄贮了许多真秘古籍。他从医后常“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不辍”。因此得其真谛。遂有心汇集一部针灸专著。他“参考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汇编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但未刊行。万历年间,杨继洲为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治痿痹之疾,“至则三针而愈”。赵文炳为了答谢他,为他刊行了在《玄机秘要》基础上增辑而成的《针灸大成》,并委派幕客靳贤为选集校正人。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将明代以前二十余种重要医学著作(如《子午经》、《铜人针灸图经》、《金兰循经》、《明堂针灸图经》、《存真经》、《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乾坤生意》、《医学小经》、《针灸指南》、《针灸捷要》、《针灸聚英》、《十四经发挥》)中凡有关针灸的内容,“悉采集之”。书中内容以《素问》、《难经》为宗主,针法纲目,记载详尽。使学者便览而易知。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一书,集中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精华,是学习和研究针灸疗法的一座丰富的宝库。它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对针灸学的整理和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保存了古代很多针灸学的精华。直到现在,这本书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自公元1601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47种版本,其翻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隆,都是罕见的。在国外,也有重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针灸学者把它译成本国文字,把它当作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杨继洲编著了《针灸大成》,《针灸大成》也使杨继洲名垂史册。

更多中药材
  •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