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埋藏式终止室速或室颤的电子设施问世10年。1985年AICD用于临床。它是集程序调搏控制室速和自动除颤功能于一的装置。由于猝死初始由室速演变室颤居多,此装置既可同步转复室速,不成功时则释电能通过电极导管除颤。电能量>20J时成功率高,病人没有痛苦,容易耐受。Winkle等157例室律失常的猝死,装置后再犯病死率大为降低,为14%(22例)。AICD对防治猝死是一个有前途的设施,仍存有多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如电源、导管电极、程序等。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埋藏式终止室速或室颤的电子设施问世10年。1985年AICD用于临床。它是集程序调搏控制室速和自动除颤功能于一的装置。由于猝死初始由室速演变室颤居多,此装置既可同步转复室速,不成功时则释电能通过电极导管除颤。电能量>20J时成功率高,病人没有痛苦,容易耐受。Winkle等157例室律失常的猝死,装置后再犯病死率大为降低,为14%(22例)。AICD对防治猝死是一个有前途的设施,仍存有多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如电源、导管电极、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