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肱骨干骨折

    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称肱骨干骨折。多见于成人。肱骨干骨折多有移位。发生于中下段骨折常合并有桡神经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诊断明确后,可采用多种方法复位和固定。如三角巾悬吊,各种功能支架、石膏夹板固定法等。个别需手术复位。病人经复位固定后,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确定骨折对位情况,如有移位或成角,可得到早期处理。有时小夹板或石膏绑扎过紧,病人可有麻木、疼痛和骨折远端肿胀,此时应立即去医院急诊处理,切莫延误时机。大多数肱骨干骨折能迅速愈合。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