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症由水枯火盛,乘天地肃杀之气所致。形虽见于皮肤,毒实积于脏腑。其候先麻木不仁,次发红斑,再次浮肿,破烂无脓,再久之则湿热生虫,攻蛀脏腑,往往眉落目损,唇裂声嘶,耳鸣,足底穿,指节脱落,鼻梁崩塌。治法先以。
麻黄 苏叶各半斤 防风 荆芥各四两
煎汤一桶,沐浴浸洗,换新衣。然后以∶
生漆 松香各半斤
和匀,盛瓦盆内,入大螃蟹七只(小者倍之),以盆一半埋入土内,日则晒之,用柳枝搅扰;夜则覆之。阅二十一日而成水。再以∶
雄黄半斤 蛇蜕七条 川乌 草乌(俱以姜汁浸泡) 人参 天麻各二两
共研为末,以蟹漆汁为丸,于洗浴后服之。每服三钱,陈酒送下。再饮至醉,覆被取汗,汗干后去衣,于隙地焚之,更换新衣。至午再服三钱,陈酒下,至醉。再用夏枯草蒸铺席下卧之,不取汗。次日仍如前行之,并焚去旧衣,旧草,如是七日,其病尽出,如痘如疮。再服七日,痂脱而愈。终身忌螃蟹、犬肉。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本症由水枯火盛,乘天地肃杀之气所致。形虽见于皮肤,毒实积于脏腑。其候先麻木不仁,次发红斑,再次浮肿,破烂无脓,再久之则湿热生虫,攻蛀脏腑,往往眉落目损,唇裂声嘶,耳鸣,足底穿,指节脱落,鼻梁崩塌。治法先以。
麻黄 苏叶各半斤 防风 荆芥各四两
煎汤一桶,沐浴浸洗,换新衣。然后以∶
生漆 松香各半斤
和匀,盛瓦盆内,入大螃蟹七只(小者倍之),以盆一半埋入土内,日则晒之,用柳枝搅扰;夜则覆之。阅二十一日而成水。再以∶
雄黄半斤 蛇蜕七条 川乌 草乌(俱以姜汁浸泡) 人参 天麻各二两
共研为末,以蟹漆汁为丸,于洗浴后服之。每服三钱,陈酒送下。再饮至醉,覆被取汗,汗干后去衣,于隙地焚之,更换新衣。至午再服三钱,陈酒下,至醉。再用夏枯草蒸铺席下卧之,不取汗。次日仍如前行之,并焚去旧衣,旧草,如是七日,其病尽出,如痘如疮。再服七日,痂脱而愈。终身忌螃蟹、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