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顾松园医镜》 大黄

    作者: 顾靖远

    〔苦大寒,入脾、胃、肝、大肠四经。若邪气在上,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如生用,则遗至高之邪热,是以愈后或头肿,或目赤,或喉痹,或膈上热疾生也。锦纹者佳〕。

    泻肠胃实热,大便不通,〔必转失气,脐腹满痛。手不可按者,方可用之。〕治初痢腹痛,里急后重。〔祛其积滞,则痢自止。伤寒协热下痢,热结傍流,荡其热邪,涤其热结,亦自愈,皆通用之法也〕。下瘀血,〔故桃仁承气汤用之。〕除宿食,〔故三黄枳术丸用之。〕利水肿,〔故舟车丸用之。〕疗诸火疮,并目疾,涂诸火丹及肿毒。大苦大寒,长于下通,故为伤寒、温病、热病,,实热结于中下二焦,大便不通,及一切有形积滞,并血分积热,发为痈肿诸疾之要药,有拨乱反正之功。

    其性峻利猛烈,长驱直捣,苟非血分热结,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戒之戒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