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拼音注音Dì Tánɡ Huā别名

    蜂棠花

    来源

    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入药。夏季采花及嫩枝叶,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花:化痰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

    茎、叶: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用法用量

    花1~3钱,茎叶3~6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棣棠花拼音注音Dì Tánɡ Huā别名

    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中国树木分类学》),地园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四川中药志》),金旦子花(《云南中草药》)。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棣棠枝叶。4~5月采花;7~8月采枝叶。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庭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河南等地。

    原形态

    棣棠(《群芳谱》)

    落叶灌木,高达1.5~2米。小枝绿色.老时平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长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重锯齿或有浅裂,上面无毛,下面苍白色,沿脉间疏生短柔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状,早落。花生于侧枝顶端,黄色;萼片5,裂片卵形,突尖头,筒部短广;花瓣金黄色,5片,广椭圆形,钝头;花盘环状,位于萼筒内;雄蕊多数,花丝线状,长为花瓣之半;雌蕊5枚,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瘦果,棕黑色。花期4~5月。

    化学成分

    花含蜡质色素,系土木香脑、叶黄素二棕榈酸酯、叶黄素油酸酯的混合物。叶含维生素C_100~200毫克%。另有谓棣棠含柳穿鱼甙。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②《云南中草药》:"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润肺,止咳,化痰。"

    ②《四川中药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儿荨麻疹。"

    ③《湖南药物志》:"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风丹,热毒疮: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重庆草药》)

    ③治风湿关节炎:棣棠茎叶二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水肿: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棣棠花拼音注音Dì Tánɡ Huā别名

    画眉杠、鸡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条、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地团花、金钱花、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Kerria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川中药志》:棣棠的根和嫩枝叶与花同功,但药力较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棣棠花及重瓣棣棠花的花或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erria japonica (L.) DC.[Rubus japonicus L.]

    采收和储藏:4-5月采花,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m,稀达3m。小枝绿色,圆柱形,无毛,常拱垂,嫩枝有棱角,枝条折断后可见白色的髓。叶互生;叶柄长5-10mm,无毛;托叶膜质,带状披针形,有缘毛,早落;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柔毛。花两性,大而单生,着生在当年生侧枝顶端,花梗无毛;花直径2.5-6cm;萼片5,覆瓦状排列,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有小尖头,全缘,无毛,果时宿存;花瓣5。宽椭圆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长1-4倍,黄色,具短爪。雄蕊多数,排列成数组,疏被柔毛;雌蕊5-8,分离,生于萼筒内;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无毛,有皱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性状

    花呈扁球形,直径0.5-1cm,黄色;萼片先端5,深裂,裂片卵形,筒部短广;花瓣金黄色,5片,广椭圆形,钝头,萼筒内有环状花盘;雄蕊多数;雌蕊5枚。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

    花瓣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即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7-芸香甙(5,7-dihydroxy-4,6-dimethoxyflavone-7-rutinoside)等。

    药理作用

    棣棠花水煮醇沉液以4g(生药)/kg给大鼠灌服,可使大鼠给药5h后尿量显着提高,表现出利尿作用。它对大鼠尿中Na﹢、Cl-含显着增加尿中K﹢的含量。

    归经

    肺;胃;脾经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解毒。主咳嗽,风湿痹痛,产后劳伤痛,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痈疽肿毒,湿疹,荨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药志》)②治风丹,热毒疮: 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 (《重庆草药》)③治风湿关节炎: 棣棠茎叶二钱, 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④治水肿: 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润肺,止咳,化痰。

    2.《四川中药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儿荨麻疹。

    3.《湖南药物志》:治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ànɡ别名圆蚌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圆蚌Anodonta pacifica (Heude),以肉、贝壳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凉。功能主治肉:除湿,明目。主治崩漏,带下,痔疮肿痛。用量4~6两。壳:化痰消积。治反胃呕吐,......
  • 《中药大辞典》:蚌兰叶拼音注音Bànɡ Lán Yè别名红蚌兰叶(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春、秋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观赏。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形态紫万年青,又名:紫蒀、紫兰、......
  • 拼音注音Bànɡ Lán Huā别名蚌花、紫万年青花、荷包兰、蚌兰衣、菱角花、红蚌兰花、州部队英文名Oyster Rhoeo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eo discolor(L......
  • 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别名咳嗽草、大铁树把、半灌木千斤拔来源豆科蚌壳草Moghania fruticulosa (Wall. ex Call.) Wang et Tang,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性味微苦、甘,凉。功能主......
  • 《中药大辞典》:蚌壳草根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别名咳嗽草、大铁扫把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区半山坡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半灌木,幼枝被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