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杜鹃花根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拼音注音Dù Juān Huā Gēn别名

    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

    根皮含鞣质7%。

    性味

    酸甘,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酸,无毒。"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酒服。"

    ②《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③《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⑤《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杜鹃花根、香茶菜根、益母草各五钱,月月红花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崩漏:杜鹃花根一两,金樱根一两,绵毛旋覆花根八钱,茜草根五钱,粉干葛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白带:杜鹃花根、三白草根各五钱。水煎去渣,用猪肉汤兑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跌打损伤:杜鹃花根皮(鲜)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气郁胸闷:杜鹃根(干)一两,丛毛榕根六钱,猪肋骨二支。水炖服。无肝火者加酒服。

    ⑥治鼻出血: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

    ⑦治乳痈初超: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外用鲜叶配香附捣烂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杜鹃花根拼音注音Dù Juān Huā Gēn别名

    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红根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客地,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

    原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约1.5cm,根头部膨大,有多数木质茎基。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有网状细皱纹。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淡棕色。无臭,味淡。

    性味

    酸;甘;性温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消肿止痛。主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根皮捣敷。

    各家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酒服。2.《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5.《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性味苦,平。......
  • 拼音注音Bái Huā Guǒ别名称杆红、红果树。来源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叶、花、果。叶,全年可采;果实,成熟时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地、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3~8米。小......
  • 别名米念巴、白花树、翠容叶来源亚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以枝、茎、叶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跌打损伤,骨折:鲜叶捣烂加酒炒热外敷。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风......
  • 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补血,通经络,强筋骨。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月经不调,腰腿痛......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别名苦灯笼、苦丁茶、岗灯笼、鬼灯笼来源为马鞭草赪桐属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