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消毒饮
乳痈初起消毒饮,青芷归柴浙贝蚕,花粉银花甘草节;寒热荆防羌独添;脓成皂刺穿山甲;溃后益气养荣煎。
【注】乳痈乃阳明、厥阴二经,风热壅盛初起宜服消毒饮,即青皮、白芷、当归、柴胡、浙贝母、僵蚕、花粉、金银花、甘草节也。若兼憎寒壮热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以解散之;若服后不消,其脓已成者,宜加皂角刺、穿山甲,以穿发之∶若溃后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荣汤培补之。他如溃久脓清不敛,又须急服大剂参、 、桂、附矣。
益气养荣汤(方见前首卷汇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