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凤眼果壳

    《中药大辞典》:凤眼果壳拼音注音Fènɡ Yǎn Guǒ Ké英文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出处

    《广东中药》Ⅱ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苹婆果壳。秋季采集成熟果实,剥取外壳,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于广东等地。

    原形态

    形态详"凤眼果"条。

    性状

    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干时为棕褐色,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约2毫米。表面皱缩不平,有纵沟,内部为赤褐色。质坚韧。

    性味

    《广东中药》Ⅱ:"平,淡。"

    功能主治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敷治烂耳,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煎水洗痔疮。"

    复方

    治血痢:凤眼果壳,和蜜枣、陈皮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凤眼果壳拼音注音Fènɡ Yǎn Guǒ Ké别名

    凤眼果荚、苹婆壳。

    英文名Pericarp of Common sterculia出处

    出自《广东中药》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成熟的果实,剥取外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神圣、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苹婆 乔木,高达10m。树皮黑褐色,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披散,长达20cm,有短柔毛;花单性,无花冠;花萼淡红色,钟状,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先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蓇葖鲜红色,厚革质,长圆状卵形,长约5cm,宽约2-3cm,先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颗。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花期4-5月,但少数植株在10-11月常可第2次开花。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壳呈长圆状卵形,或瓢状,顶端有喙。长约5cm,宽2-3cm,外表暗红棕色。厚革质,气微,味淡。

    归经

    小肠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主血痢;小肠疝气;痔疮;中耳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敷治烂耳,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煎水洗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别名小蕨萁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叶......
  • 拼音注音Bái Fěn Dié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蝶科动物白粉蝶成虫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eris rapae (Linnaeus )采收和储......
  • 《中药大辞典》: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别录》:“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和中,益气,除热。治胃虚呕吐,烦渴。①《别录》:“除热,益......
  •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别名黑阳参、狗舌草、牛舌头菜来源紫草科长蕊斑种草属植物长蕊斑种草Antiotrema dunnianum (Diels) Hand.-Mazz.,以根入药。夏秋采集,切片晒干。性味苦、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