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冯氏锦囊秘录》 大麦

    作者: 冯楚瞻

    功用与小麦相似,其性更平凉滑腻,益气补中,实五脏,浓肠胃,不亚于粳米也。

    陈士良云∶补虚劣,壮血脉,化谷食,止泄泻,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无燥热,胜于小麦。苏泰云∶平胃止渴消食,疗胀满。麦 ,以水浸大麦而成,味咸,气温,无毒。功用与米 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咸能软坚,温主通行,其发生之气又能主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宿食冷气心腹胀满,温中下气,除烦止霍乱,消痰破 结。王好古云∶麦芽、神曲二药,胃气虚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谷,以谷消谷,有类从之义,无推荡之峻,胃虚停谷食者宜之也。以上诸类皆以健脾胃化水谷起见,谓宜久食,益人者,然不知蒸腐水谷者,宜壮土下之真火,则湿润之气生,水精上布,糟粕下输,至精之华,输归于肾,若以温肾之功。以存谷壳之象,则糟粕徒存,精华实失,况能逐 结消壅乳,除腹胀,破冷气,堕胎元,则于胃家阳分,或有微功,在肾家阴分实有大损,且为软坚克削之药也,岂可常服乎!

    大麦,味咸,气平,微寒,故可久食。益气调中,止消渴除热,实肠胃补虚。其芽尤能化食消痰,孕妇勿食,恐堕胎。元虚者少煎,防消肾水。立斋用治妇人丧子,乳房肿胀,欲成痈者,以麦芽一二两,炒熟,煎服即消,其破气破血可知,故丹溪曰∶麦芽消肾;《良方》云∶神曲善下胎,观此则二味消耗之力可见矣。

    主治(痘疹合参) 麦芽,非主消食健脾,治胃虚,食难消化,腹中胀满,而痘不起者,此王道和缓之剂。如应用, 终无碍。

    按∶麦,主粘滞,水渍生芽,气虽少清,性犹未化。炒至焦色,反有功力。专化五谷之积,与山楂消肉积者。然古人有消肾之说,为其伐胃故也,《经》云∶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化营卫而润宗筋。又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伤者,即阳事衰也。时珍曰∶有积消积,无积消元气。前贤于攻伐,如麦芽平善者,犹谆谆告诫。若此,况峻利如硝黄之属,其可尝试耶,惟有是病,而服是药,则药为病当之矣,亦勿因循,以致养成大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