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冯氏锦囊秘录》 八味地黄丸

    作者: 冯楚瞻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张)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泽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两,切片,微火焙。

    肾有两枚,皆属于水,虽有左右之分,初无水火之别,考之《内经》,昭然可览。

    《仙经》曰∶两个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真精;又曰∶两肾中间一点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门相火也。命门乃穴名,而其穴在两肾中间,盖一阳生于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经》曰∶少火生气,人无此火生化之源几乎息矣。非附子雄健不足以嘘既槁之阳春。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方是也。按∶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八味丸既补左尺肾水,兼补右肾相火。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水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证,非桂附之温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热,殊不知所补之火乃真阳之元也。真阳之元一得,阴翳之火潜消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宁原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