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婴孩卒然心腹刺痛,腹大而满,啼叫烦闷欲绝者,有因气血软弱,精神未全,外邪客气兽畜等物,触而忤之,或客气未去,入房喘息末定,便乳儿者,皆能成为客忤。其候惊啼,口出青黄白沫,水谷解离,面目变易,腹痛面急,反倒偃侧,脉来弦急而数,状似惊痫,但此必眼下视而不上窜耳。治当镇惊辟邪,补心温气,勿用大寒之剂,妄作惊风峻下,致成慢惊。更须视其口中左右,若有悬痈小小肿核,即以竹针刺破最宜急治,延久难愈也。若至四肢疲软而面黑目视无光,涎流不收,牙噤气冷者,不治。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婴孩卒然心腹刺痛,腹大而满,啼叫烦闷欲绝者,有因气血软弱,精神未全,外邪客气兽畜等物,触而忤之,或客气未去,入房喘息末定,便乳儿者,皆能成为客忤。其候惊啼,口出青黄白沫,水谷解离,面目变易,腹痛面急,反倒偃侧,脉来弦急而数,状似惊痫,但此必眼下视而不上窜耳。治当镇惊辟邪,补心温气,勿用大寒之剂,妄作惊风峻下,致成慢惊。更须视其口中左右,若有悬痈小小肿核,即以竹针刺破最宜急治,延久难愈也。若至四肢疲软而面黑目视无光,涎流不收,牙噤气冷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