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徐某予季秾兄之亲也。予初诊病,兄荐予至徐家诊其子之病,予至其家,见其子始八九岁,立于大厨之榻床上,以手敲厨环连连不住,貌甚清秀,面无病容。予问何病?其父谓敲厨环即病也。予笑而不解,其父曰:且请少坐,还有病来。予见桌上有一方,药三味,芫花、牵牛、大戟,乃张在韶之方也。亦初看未服,忽然声音,其子跌倒在床,旋又扒起将身弯倒头面,出于两脚后,片刻忽又跌倒,扒起身往后弯头面出两脚前,中腹挺起如桥,亦片刻忽又跌倒,扒起仍靠厨敲环,据其父云前幻象甚多,连日变此样耳。恳赐治法,予曰:此冤孽病也,想此子前生乃教戏法之师父,因教小儿,至于伤命,今此小儿来报冤耳。不然此等翻跟头学且难能,何自然而无苦耶?问其眠食如常,惟起床后则有如许异样,盖小鬼头力量有限,尚不能致人于死,全靠医家妄用攻下,伤其正气,乃能索命耳。以后断勿服药,惟多为超度,可望解结也。隔数日遇其父问令郎愈否?则曰:连日不翻跟头,逐日打聊叉矣。又隔多日,见其父问连日如何?则曰:连日不复打聊叉,起床即逼人将伊倒竖,只得将椅靠板壁,将伊头向下脚向上倒竖起来,从朝至暮,并不难过,且要剪子剪纸作人为乐,惟饮食需人喂之,至晚则安眠如故。予曰:此真冤孽光景,尚不至死,何不请高僧放焰口以解释之。时竹林寺恒赞大和尚颇有道行,予嘱令亲往拜请,又数十日遇其父问令郎如何,伊笑对曰:先生真多情人,小儿不过蒙诊一次,而月余来见面必问,可谓难得,今告先生小儿全愈矣。问何以愈?则竹林寺大和尚放焰口之后,一日忽然而愈。此症予初诊病,阅历未深,未敢妄治,而犹记之者,一以见病之奇,一以见冤冤相报,择术不可不慎也。予从来不信释教,自行医后常见鬼神邪祟致成疯魔之病,治无不效,而必嘱服药时放焰口一台,无不即愈,乃知鬼需冥资,竟非诬也。徐父已死,徐子现存,住花巷内。予曾见之,念书未成,年将半百,大有呆形,全非幼少时清秀之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