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出叶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出叶委陵菜别名

    草杜仲

    来源

    蔷薇科三出叶委陵菜Potentilla betonicaefolia Poiret,以地上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

    性味

    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

    消肿利水。主治各种水肿。

    用法用量

    入丸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三出叶委陵菜拼音注音Sān Chū Yè Wěi Línɡ Cài别名

    草杜仲

    英文名Herb of Freyn Cinquefoil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白萼委陵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betonicifolia Poir.(P.leucophylla P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全草,扎成把,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山坡草地及岩石缝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河北等地。

    原形态

    白萼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8-16cm。根粗壮,圆柱形,常木质化。花茎直立,初被白色绒毛,后渐脱落。基生叶常状三出复叶;连叶柄长5-12cm,叶柄初被白色绒毛,后脱落无毛;小叶片无柄;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绢状长柔毛;小叶片无柄;基叶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托叶很小,下面被白色绒毛;小叶片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多数圆钝或急尖粗大锯齿,上面初被白色绒毛,后脱落近无毛,下面密被白状。花两性;聚伞花序圆锥状,多花,疏散;花梗长工 1-1.5cm,外被白色绒毛;花直径约1cm;萼片5,三角卵圆形,先端急尖,副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被白色绒毛及稀疏柔毛;花瓣5,倒卵一菜,先端圆钝,黄色;花柱近顶生,基部膨大,柱头略为扩大。瘦果有脉纺。花、果期5-6月。

    归经

    肾;膀胱经

    性味

    味苦;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敛疮止血。2.《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血,消瘰疬。治跌打损伤。3.《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清热解毒,消肿,镇痉。治痈肿疗疮,痔疮,蛇虫咬伤,小儿惊厥。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芎拼音注音Chuān Xiōnɡ别名芎藭、小叶川芎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
  • 拼音注音Chuān Méi别名大乌泡、乌泡来源蔷薇科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呕,活血。主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
  • 拼音注音Chuān Xī Xiǎo Huánɡ Jú别名鞑新菊来源菊科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Chrysanthemum tatsienense Bur. et F......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谷根别名尿珠子根、五谷子根、数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来源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川谷Coix lachrymajobi 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收根部,晒干。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用于尿路感染,......
  • 《中国药典》:川贝母拼音注音Chuān Bèi Mǔ别名贝母、川贝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