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科要略》 第一节 吐泻概说

    吐泻,胃与肠之病也。病于胃则吐,病于肠则泻,病于肠胃则吐泻交作。然胃与肠虽以幽门为界而究属衔 接连通者,故胃病有时亦能致泻,肠病有时亦能致吐,吐与泻之为病,肠与胃恒互有牵涉也。且也为胃行其精 液者在脾,为肠分别水谷者亦在脾,则胃与肠之运化,皆统属于脾。故吐泻之为病,其关键又莫不在 脾也。其病在小儿患之,倍重于成人,以小儿消化力薄,肠胃俱弱,难任吐泻之戕贼。若后天之谷气一伤, 则生生之机告绝,故自来治儿科者,莫不以吐泻为重证也。夫吐泻虽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然吐则气逆,泻 则气陷,久吐则胃虚,久泻则脾伤,不论虚实寒热,其结果皆足使正气受劫,变端百出,一身全局,俱受 其累,重者上吐下泻,顿时上下俱脱,正气乏绝,轻者转成惊风,或渐变疳症。此小儿吐泻一起,所以不可 不急治之以防变也。惟小儿吐泻,缓治虽多变,急治常易愈,当其初作之时,先宜辨其因热因寒因食因痰之 分,再察其虚实之偏,则治法莫不中肯。若拘于暴吐属实,久吐必虚,暴泻宜利,久泻宜止之成见, 则暴作吐泻,往往有属于虚寒者,而久吐久泻亦间有挟积挟痰者,正未可以一概论,是在临证之能持其大者要 者,斡旋以为治耳。兹就吐与泻及吐泻交作三证分论之。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周扬俊
  • 作者:
    元简
  •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