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经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又曰∶病在少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是诸疝皆起于厥阴之为病也,厥阴环阴器,入少腹,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诸病疝莫不属之也。小儿病此,多因先天不足,本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寒邪凝结而成者有之,或因湿热郁于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并于血队,流入厥阴,厥阴属肝,其性急速,故牵引睾丸,少腹绞痛,又有胎疝一证,多因孕妇啼泣过伤,动于阴气,结聚不散,令儿生下即成此证。大抵热则疝多纵,寒则疝多痛,在血分者疝不移,在气分者疝多动,湿肿则疝坠必重,虚肿则疝坠必轻,明乎此则治小儿诸疝无余蕴矣。